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博物館的陳列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觀眾的需求為第一的思想。陳列展覽要有一個準確“定位”。觀眾同藏品、陳列一樣,是構成博物館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很難想象沒有觀眾博物館是個什么樣子。博物館是為社會服務、為觀眾服務的。這是博物館的社會價值的一個主要方面。
博物館要適應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對社會公眾保持持續(xù)的吸引力,就必須以內(nèi)部管理結構的調(diào)整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為基礎。實現(xiàn)快速有效的展覽創(chuàng)新。就要強化科研力量,加大科研開發(fā)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借用社會力量辦好博物館。對理論進行研究,只有準確地探明博物館和現(xiàn)代社會關系及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博物館如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等這樣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博物館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國博物館是社會主義科學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物標本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它的基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和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各種陳列展覽,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在組織陳列展覽時,要明確主題思想和主題范圍,因為主題的確定又在于能準確引導觀眾,要使它既能反映本館藏品實際,又具有時代特征,做到陳列與環(huán)境,內(nèi)容與形式,設計與制作,管理與服務的和諧統(tǒng)一。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要求博物館管理及從業(yè)人員對了解社會,對觀眾的行為進行相關的研究。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藏品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它向人們展示科技進步是同文化遺產(chǎn)緊密相連的,它既要展示和傳播當代的最新信息,又要展示和傳播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要把這兩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并反映在陳列展覽中,讓大多數(shù)觀眾能看懂并感受到。如:首都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出土于海淀區(qū)小西天黑舍里氏墓的大明成化斗彩葡萄紋酒杯。我認為就可以把當時考古的錄象、圖片、資料用現(xiàn)代科技的手段展現(xiàn)給觀眾。使觀眾不但了解斗彩瓷的藝術價值,還可以了解發(fā)現(xiàn)這對酒杯的傳奇過程有所了解,提高觀眾的興趣。這樣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更加全面。這就要求對陳列的主題,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在陳列中,確定什么樣的主題,選擇哪些展品,運用怎樣的解釋性材料及采用何種展示方式等等?稍陉惲姓褂[的計劃階段,準備有關專題時,通過問卷和觀眾座談等形式來了解社會、觀眾的需求,盡量將深奧的專業(yè)知識,組成通俗易懂觀眾能理解的陳列方案,使陳列做到形象準確生動,組合明了,反映時代,增加審美情趣,適應當前觀眾的文化素養(yǎng)和要求新、奇、樂的心理,來制定陳列內(nèi)容和細節(jié),使陳列方案變成符合陳列這個特殊教育形式的內(nèi)容所采取的方法。展出后再通過觀眾對陳列展覽主題理解的水平,提出修改意見,完善陳列展覽中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面,改進一些需要做的更合理的地方。這樣做,能鼓勵觀眾參與的意識,又能對陳列展覽后的評審提供了參考。
另外,陳列展覽在保護和弘揚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還要為民族與地區(qū)的文化特性提供保證,表現(xiàn)地方特色。首都博物館毫無爭議的要展示北京的歷史。它的特點是具有北京的地方性、綜合性。北京僅是現(xiàn)今的首都,也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周初“封召公于燕”,一直是座重要的城市,遼金元明清,直至今日,北京依然保持著政治文化中心的位置。應注意突出北京歷史上北方多民族融合、團結、交流的特色,突出帝王都城王者風范的歷史和地域文化。表現(xiàn)出北京城獨有的魅力。
【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后感12-02
參觀首都博物館觀后感04-18
參觀首都博物館的觀后感3篇06-05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02-23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04-12
參觀博物館日記06-11
參觀沂源博物館06-12
關于《首都博物館》的觀后感09-03
參觀海軍博物館06-04
參觀河南地質(zhì)博物館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