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印度洋上生死夜》 推薦度:
- 小學六年級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上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明白如果有一個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實施,可以寫倡議書。
2.讓學生能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學會用正確的格式書寫倡議書。
3.鼓勵學生關(guān)注社會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寫倡議書的格式和寫清楚存在的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教學難點
寫出目的性明確、針對性可行性強、語言準確、短小精悍的倡議書,所提倡議要合理、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課前,做一份社會調(diào)查,通過查找資料、訪問以及結(jié)合所學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等形式弄清楚存在的問題。
教師準備:
搜集有關(guān)資料、寫一篇倡議書例文。
教學設(shè)計:
一、激興趣,引課題
1.播放幻燈片,激發(fā)興趣。同學們(師出示【課件2】關(guān)于環(huán)保的圖片)圖片看完了,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預設(shè):
生:現(xiàn)在的水資源嚴重缺乏,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嚴重缺水,那些孩子們真可憐,我們要保護水資源,從現(xiàn)在開始節(jié)約用水,F(xiàn)在的環(huán)境污染太嚴重了。霧霾帶給人們的疾病困擾很厲害,我們要多植樹造林……
引起學生對環(huán)保的關(guān)注。
2.談話導入課題
同學們,剛剛你們說的那些想法、點子,我們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共同關(guān)注,為缺水地區(qū)、疾病重災區(qū)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板書:學寫倡議書)
二、讀內(nèi)容,明要求
1、翻開書本,閱讀習作內(nèi)容。
2、學生自由讀習作內(nèi)容,概括本次習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學生把自己對習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歸納要點:【課件3】
(1)倡議書的格式要正確。
(2)倡議書要寫清楚存在的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解決的辦法。
三、拓思路,想問題
1.同學們,在課前,我建議大家找一找身邊存在的環(huán)境被破壞,被污染的現(xiàn)象,你們能不能說說,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
2.根據(jù)調(diào)查報告,生交流反饋。
例如:生活中,人們浪費水,水資源被農(nóng)藥等化學用品污染。浪費電,不隨手關(guān)燈,無人看電視還一直開著等?諝獾奈廴荆咨芰洗臑E用,汽車尾氣的過量排放等。學校中,亂扔果皮紙屑,浪費紙張等問題 。
3.巧設(shè)對立面,解決疑難點
。1)師根據(jù)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張,生反駁,引發(fā)對立。
學生們說節(jié)約用水,老師可以說:反正我家不缺少水,我家花著錢呢,浪費不浪費和別人沒有關(guān)系……
(2)師生之間在爭辯中尋求參考答案::倡議書不僅僅只滿足個人需求,而且應該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板書:存在的問題 產(chǎn)生的原因)
。3)這么多的不環(huán),F(xiàn)象,浪費現(xiàn)象,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解決呢?
。ㄉf出一些建議,教師適當引導看建議是否合理,幫忙梳理。)
師適當?shù)?時候,提出建議要求:合理、具體(板書:解決的辦法——合理、具體)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課件4】師出示一份有問題的倡議書。
2.生再次回顧習作內(nèi)容,明確格式。【課件5:格式要求】
。1)題目:在第一行中間寫上“XXX倡議書”幾個字。
(2)稱號:倡議的對象。
。3)正文:寫清倡議的事項和原因。
。4)署名、日期:最后署名要寫上提出建議的團隊名稱或個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對應署名位置)寫上提出倡議的日期。(板書:格式 要規(guī)范正確)
3.【課件6】師出示正確格式的倡議書,再次引發(fā)學生注意格式。
五、談收獲,留作業(yè)
1.說一說,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
2.寫一份倡議書,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倡議,格式要正確要規(guī)范,根據(jù)倡議的對象,將倡議書發(fā)布在合適的地方。
板書設(shè)計:
學寫倡議書
存在的問題
產(chǎn)生的原因
解決的辦法——合理、具體
格式 要規(guī)范正確
教學反思:
這一次習作前讓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查找關(guān)于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chǎn)資源、大氣資源、土壤資源等遭受嚴重破壞或遭受污染的資料,二是開展到校園、社區(qū)、公園、街道、學校周邊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動,了解周圍存在哪些污染現(xiàn)象。在交流資料時,學生身受感染,心靈受到震憾。因此,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定準了自己提出倡議的對象,定好了倡議的主題。很多同學向自己的父母提出《關(guān)于節(jié)約用水的倡議》,向同學們提出了《關(guān)于保護學校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倡議》等等。這些倡議指出問題時描述生動,感情真摯,而且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建議的內(nèi)容清晰,準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全面細致,建議的態(tài)度委婉,讓人容易接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
2、加深對寓言的認識,嘗試續(xù)編和創(chuàng)作寓言。
3、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查字典注音釋詞,學會用多種方式讀懂文言文,積累文言詞匯。
2、掌握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文言文翻譯方法。
3、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對“禍福相倚”的認識,即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的哲學思想的理會。并能舉出生活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例子來。
教學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
2、采用多種有效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用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內(nèi)容切合實際,精簡實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智子疑鄰》學習
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
2、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請學生解釋詞語并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3、再讀寓言,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并解釋加點的詞。
4、問題討論:對正確的意見應該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試概括。
二、《塞翁失馬》學習
1、說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馬》。
2、講解課文出處,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門人編寫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較強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師范讀課文。提出背誦要求。教師可親自背誦課文,以作示范。以激勵學生背誦課文的信心。
4、學生分組研讀課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釋義填空題。
學生查字典后,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弄清字詞音義,為下步分析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chǔ)。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標點的《塞翁失馬》,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樣的好處,叫同學用心記住課文的停頓,并學會文言文句讀,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志,揣摩句意。
5、請一個同學上臺來主持,全體同學做圖配文活動。
電腦屏幕打出十幅剪紙《塞翁失馬》圖片。每打出一幅,請一個同學根據(jù)原文和畫面,配套寫出有關(guān)解說詞。時間10分鐘。
6、學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學生口頭翻譯文言文語句。如果有困難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幫助之。要提醒同學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要通順,字字落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要訓練學生字字對譯的能力。
7、引導學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馬》的寓意。
明確:在一定的條件下,事物的禍與福是可以轉(zhuǎn)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
8、課文內(nèi)容分析。
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是:失馬——將馬——墮馬——保馬(父子相保)
情節(jié)一波三折。
失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
將馬——賀之——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墮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條件下的禍?梢赞D(zhuǎn)化的。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四層。分別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層意如線索而所歸納的,可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概括。
、傧旅嬲垘讉同學談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馬”,可以放開來談。不要局限于校園生活?梢允亲约河H身經(jīng)歷的,也可以是耳聞目睹的事。
這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活動。教師要盡量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充分享受發(fā)言的樂趣。不要把學生思維固定在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這一個思維模式上
、谟懻摵螅袑W生寫寓言。
教師要引導學生概括學了寓言四則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幾個參考題目
塞翁新傳——可以發(fā)揮同學們的想像,寫出課文之外的故事來。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兒子的身份,聯(lián)想其后來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沒有繼承塞翁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個“善術(shù)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禍福關(guān)系呢?
也可以寫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寫出“禍福相倚”這樣大致相當?shù)闹黝}。
三、布置作業(yè)
1、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思考和練習題,然后,課外閱讀一本書《中國寓言作品選》可向?qū)W校圖書館借。
2、收集學生作品歸類整理,以便向?qū)W校推薦。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從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說中,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對學生進行美的的教育。
2.學習掌握“譜、萊”等9個生字,理解“譜寫、傳說、幽靜、恬靜、純熟、陶醉”等詞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2.引導學生體會由實在事物展開的適當?shù)穆?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體會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層次。
2.范讀課文,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3.講讀課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shè)計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說起月光,你一定會想起許多優(yōu)美的詩句,回憶起許多與月光有關(guān)的故事或傳說。這一課我們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誕生的!境鍪菊n件1:課題】(板書課題:月光曲)這篇課文很美,看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后能回答兩個問題: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樣的曲子,是誰寫的?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二、自學課文,讀后提問
。ńY(jié)合句子訓練,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nèi)容)
1.《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不是,是一個傳說)
解釋“傳說”:是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2.《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guān)于什么的傳說?(懂得《月光曲》這篇課文寫的是關(guān)于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說。)
3.《月光曲》是個什么曲子?看誰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當?shù)母郊映煞帧?/p>
(通過練習,懂得《月光曲》是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
4.結(jié)合學生回答,介紹貝多芬,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課件2】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jīng)寫下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shù)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么的幸福!”
5.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jù)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么?(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詩篇。
三、理解結(jié)構(gòu),引導分段
1.這一自然段最后說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一句在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課文哪些段落寫了這個傳說?
3.那么課文可以分成幾大段?
段意:①總的介紹。②關(guān)于《月光曲》的傳說。
4.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你們聽老師讀課文。范讀課文第二大段。
四、讀后提問,分清層次。
1.現(xiàn)在你們誰懂得了貝多芬為窮兄妹前后彈了幾首曲子?第幾首是彈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貝多芬彈第一首和第二首為根據(jù),分成兩層。
出示【課件3】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層:第2—6自然段
第二層:第7—10自然段
五、進入情境,體會內(nèi)心
讀講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指名讀本段第一節(jié)。
2.通過教師描述,帶入情境:
這個傳說,一開始就給我們描寫了一個非常美的畫面:出示【課件4:相關(guān)圖片】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著,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同學們想一想,在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么?(一間小茅屋,茅屋的墻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3.這兒離熱鬧的地方比較遠,又給人美的感覺,這樣的環(huán)境就叫幽靜。我們就可以說這兒多么幽靜!這小路就可以說幽靜的小路。
4.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著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里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xù)續(xù)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zhèn)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么想?請同學們聯(lián)想。
5.貝多芬正是這樣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來還走進了茅屋。
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呢?(他聽到了一個姑娘和一個男的對話后,走進了茅屋。)
(通過設(shè)問,啟發(fā)學生思考)
現(xiàn)在讓我們跟著貝多芬來到茅屋的窗口,便聽到了兩個人的對話。
(1)男女生分角色讀。
。2)讀后指導:
那有多好!這句話要把姑娘渴望能聽到貝多芬彈琴的心情讀出來。(板書:聆聽談話)
誰能根據(jù)說話的內(nèi)容,加上適當?shù)奶崾菊Z,想象他們說話的神情、語氣。出示【課件5】
男的( )地說
一個姑娘( )地說
同桌對讀。
指名兩人。現(xiàn)在讓我們大家跟隨貝多芬來到小茅屋的窗外聽屋里的談話。
6.聽到這里,貝多芬可能會怎么想?
。ㄔ谶@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里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的人也愛我的曲子;但是他們又這么窮,票價又那么貴,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shù)的享受。)
7.從哪一個詞里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有猶豫,(就)說明他對窮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書:同情)
8.貝多芬進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動,哪些詞語說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確實太窮?自己說說看,把這些詞語畫下來,再練習讀讀。
。ㄒ恢、微弱、正在、舊、瞎)
指點:學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吧,為什么那琴聲是斷斷續(xù)續(xù),因為彈琴的是個盲姑娘。
9.下面是貝多芬和他們的對話。指名分角色讀本段4、5兩節(jié)的對話。
10.讀后指導。
指點(結(jié)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經(jīng)聽得入了神,他是那樣激動地說。
應該怎么讀呢?要讀好,首先要理解。
解釋:純熟就是技術(shù)高超而又熟練。
出示【課件6】重點指導: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技術(shù)這么熟練,感情表現(xiàn)得這么深,盲姑娘會想,這彈琴的人是誰?因此課文上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diào)稍延長一些。后來她作出了判斷,彈得這么好的,只有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練習朗讀。
通過填充練習,小結(jié)課文。出示【課件7】
。 )貝多芬走近( )茅屋,給一位( )( )姑娘彈琴,貝多芬的琴聲使盲姑娘( )。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2.總結(jié)課文、練習。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前后銜接,進入新課
1.從前課導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動,那么興奮。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還說,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啊。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即興彈出來的?從哪一句里可以看出?(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lián)想?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層。(學生自學)
二、感受情境,享受藝術(shù)
1.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鋼琴曲呢?這個情景課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出示【課件8】(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后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為了描寫這個環(huán)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這兩個詞的意思加在一起是清幽、幽靜,都有寂靜的含義。但清幽有秀麗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jié)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學生各自準備,同桌兩人對話。)
出示【課件9】例話: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月光彈起琴來。
3.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么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4.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lián)想來寫的。現(xiàn)在我們看看下一節(jié)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W生自學。)
5.學生讀寫實的部分:出示【課件10】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這兩處寫事實的課文,從內(nèi)容上講是連貫的。
6.從事實引出聯(lián)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ò鍟汉孟瘛路稹
7.下面,我們先看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幾個畫面。
學生自學課文分層次。
月亮升起來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三個畫面。
他們兄妹倆聽著好像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畫面。
8.用簡易畫創(chuàng)設(shè)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
。1)語言描述帶入情境:現(xiàn)在我們也仿佛來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邊,一起聽貝多芬彈琴,想象自己也看到了課文上的一幅幅畫面。老師輕聲地慢慢地哼唱《月光曲》起始句,我們也好像看到了大海,還看到了什么?你們說,老師畫。
(2)第一幅畫面:月亮應該畫在哪兒?為什么要畫在海平線上?(理解水天相接)
邊作畫邊指點:粼粼指水清。
指導想象畫面: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仿佛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升起,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jié)奏也比較慢。)
。ò鍟涸铝辽穑
。3)第二幅畫面。
敘述:貝多芬繼續(xù)彈著,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她仿佛看到了什么?
。ㄔ铝猎缴礁,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板書:月亮升高)
微云是小云嗎?從整個句子看,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兒的“微”是什么意思?(。┮豢|一縷的微云又是什么樣的,你們說老師畫。(邊討論邊畫圖,見右圖)(板書:微波粼粼)
這時貝多芬的琴聲,一定比開始時怎么樣?(再回到插圖,進一步把學生帶入情境)
。4)第三幅畫面:
描述: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這情景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板書:卷起巨浪 波濤洶涌)
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知道?結(jié)合學生回答作畫: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涌向岸邊(見右圖)
指點:可見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種歡樂的,令人激動的情景。
引導學生思考: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
9.描述性小結(jié):貝多芬的琴聲把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是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
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廣闊自由的天地呀!
10.皮鞋匠所聯(lián)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
【出示課件11】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指點: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個光明美好的情景。這一點還表現(xiàn)在哪里?(恬靜的臉上。)
解釋恬靜:盲姑娘臉上是恬靜的,表示心里很舒適的,很安逸的。這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沒有看到過?
。ò鍟涸鹿庹找
這琴聲使窮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幾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快樂得入迷了,時間比較長,程度比較深,忘掉了一切,就叫陶醉。
出示【課件12】指導讀: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這里運用重復,強調(diào)看到得是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
11.引導體會聯(lián)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同在記敘中展開了聯(lián)想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lián)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lián)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shù)丶舆M自己的聯(lián)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男生讀寫實部分。
女生讀聯(lián)想部分。
12.照應前文指點;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13.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他也很激動?(飛奔)。
貝多芬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低矮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彈了一首又一首,這表現(xiàn)了貝多芬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這個動人的傳說本身,同樣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這也表達了人民對貝多芬的愛。所以課文用《月光曲》做題目,是很有道理的。
三、滿懷深情,激情描述
1.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哥哥或者妹妹,與貝多芬先生之間發(fā)生了這么一段故事,現(xiàn)在,貝多芬回旅館了,你的心情怎樣?
2.創(chuàng)造性描述:
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時,當時他可能怎么寫?怎么想?請你寫一段話描述。
。ò鍟簞(chuàng)作《月光曲》 感動)
出示【課件13】要求:
1.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2.貝多芬在追記時,眼前可能出現(xiàn)了什么景象,學習在寫事中加入聯(lián)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聯(lián)想的內(nèi)容。
學生描述。
總結(jié):
學習了這個美妙的傳說,我們知道了貝多芬對勞苦大眾的感情是很深的。課文本身寫的是關(guān)于《月光曲》創(chuàng)作的傳說,其實這個傳說本身也是一首動人的《月光曲》。
板書設(shè)計:
月光曲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習交流做課堂筆記的方法。
2.通過交流,懂得一些和戲曲有關(guān)的詞語,了解戲曲。
3.學習運用合適的語言把要說明的事情講清楚講準確。
4.理解并積累一些與藝術(shù)有關(guān)的成語。
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準確的說明語言。
2.理解并積累與藝術(shù)有關(guān)的四字詞語。
教學難點
運用合適的語言把要說明的事情寫得清楚明白。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shè)計
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語文園地”。(板書:語文園地)【出示課件1:課題】
交流平臺
1.做課堂筆記可以幫助我們記憶,還能促使我們積極思考。同學們有沒有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2.同位或前后位同學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課堂筆記的。
3.教師結(jié)合實際例子總結(jié)講解。
4.出示【課件2】
課堂筆記要記什么?
1.老師講的重要內(nèi)容。
2.有疑問需要繼續(xù)思考的或者需要查資料的內(nèi)容。
3.聽課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想法。
5.學生交流:說一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記的筆記有哪些,并說一說為什么要記這些。
。ò鍟鹤龊谜n堂筆記)
詞句段運用
一、學習與戲曲有關(guān)的詞語
1.學生讀一讀課件出示的詞語。
【課件3】
亮相行當壓軸捧場行頭
跑龍?zhí)壮啄樆茏訉ε_戲打圓場
粉墨登場字正腔圓曲終人散有板有眼科班出身
2.指名讀詞語,教師糾正。
3.小組內(nèi)交流,把自己理解的詞語和同學說一說。大家都不理解的可以查查字典。
4.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每一小組匯報一行詞語,小組內(nèi)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解釋。
5.沒有解釋清楚的詞語或大家不理解的詞語教師來講明白。
。ò鍟毫私鈶蚯~)
二、學會把事情說清楚
1.仔細讀題目中的要求,看看題目中要我們做什么。
2.結(jié)合小臺燈圖畫,獨立閱讀《玩具小臺燈制作說明書》,找出小臺燈做錯的地方。
3.交流:制作者制作小燈泡是根據(jù)《說明書》上哪句話制作的,為什么做錯了?
。ò雁U絲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兩邊粘牢。鉛絲的頭上用紅橡皮泥做一個小燈泡)
沒講清楚鉛絲的另一端從乒乓球的哪一邊插入,小燈泡要在燈罩內(nèi)還是在燈罩外。
4.思考:這句話怎樣改才能讓制作者看明白應該怎樣做?
5.學生修改說明書上的相關(guān)部分。
6.匯報,交流修改的情況。教師評價,指導。
。ò鍟簩W習說明語言)
日積月累
1.出示成語
【課件4】
高山流水天籟之音余音繞梁黃鐘大呂
輕歌曼舞行云流水巧奪天工惟妙惟肖
畫龍點睛筆走龍蛇妙筆生花栩栩如生
2.學生自讀,讀不準的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3.小組交流:正確認讀和理解詞語。
4.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先正確讀出,然后說出成語的意思。
5.教師糾正指導。
。ò鍟悍e累藝術(shù)詞語)
板書設(shè)計
做好課堂筆記
了解戲曲名詞
學習說明語言
積累藝術(shù)詞語
教學反思
在口語交際時,我創(chuàng)設(shè)情境,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課堂筆記的,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在交際過程中,學生調(diào)動了平時的學習積累,積極地說出了自己的做法,豐富了交際的內(nèi)容,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想交際,也樂于交際!霸~句段運用”部分有兩項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同學們相互交流一組與戲曲有關(guān)的詞語,教學時注意適時地補充拓展戲曲知識,讓學生理解藝術(shù)之美。第二部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錯誤,并學會自己去改正錯誤!叭辗e月累”這部分,學生始終站在“主角”的位置,正確讀寫、理解成語,不斷地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的妙處,體驗了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語文園地是學生自我學習和展示的特色平臺,在這片園地里,學生不斷參與探究、積累、創(chuàng)造,體驗著成功,享受著快樂。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理解重點詞句,領(lǐng)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能參考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并背誦《伯牙鼓琴》。
2.結(jié)合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
3.探究學習,體會人物心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shè)計:
一、課前朗讀,感悟友情
1.出示一組表達友情的古詩句:【課件2】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學生讀,談體會。
二、談話導入,走進課文
1.這組詩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古人以詩詞的形式,用精煉的語言表達了和朋友知己之間的深厚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寫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2.補充文言文知識:文言文人們通常說古文。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著燦爛的文化,有著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shù)瑰寶,它們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我們要傳承民族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
3.出示【課件3:課題】(板書第一則的題目:伯牙鼓琴)學生齊讀課題。
三、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試讀,說說讀后的感受。自己解決生字:哉巍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jié)奏。
4.教師范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畫停頓。
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6.點名讀,齊讀。
四、初解知音,理解課文
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絕弦”的意思。
。A設(shè)答案:再也不彈琴了。)
2.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
。A設(shè)答案: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A設(shè)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從“鼓”字引導,學生說說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學交流。
5.預設(shè)交流
(1)我讀懂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
師:讀了這一句,同學們有同學要質(zhì)疑嗎?伯牙彈得好嗎?鍾子期會欣賞嗎?我們看下去就懂了。
(2)我讀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里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xiàn)高山……
。ò鍟翰拦那冁R子期聽)
師:鍾子期說的“善哉”什么意思?
。ê芎茫馨簦。
師: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shù)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彈出什么。
(4)我讀懂了伯牙不論彈什么,鍾子期都能聽出來,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現(xiàn)在你是鍾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會怎么贊美他?(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1)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A設(shè)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趲煟菏前。苍S他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xiàn)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軒煟汉靡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鍾子期真的都聽懂了,實在難得。這就是──(預設(shè)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在遇到鍾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
。A設(shè)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鍾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趲煟耗敲,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蹘煟嚎梢韵胂螅斏瞄L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巍巍乎若太山。
。ò鍟褐驹谔轿∥。
、軒煟寒敳乐驹诹魉。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湯湯乎若流水。
(板書:志在流水湯湯)
⑤師:當他沒遇到鍾子期,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A設(shè)答案:失望。寂寞。憂慮?释。……)
、迬煟汉髞,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A設(shè)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邘煟捍藭r,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A設(shè)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鄮煟褐舻南嘤鍪切撵`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釒煟和瑢W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后一句!安榔魄俳^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辈罏槭裁凑J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預設(shè)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ò鍟核澜^弦)
3.豐富內(nèi)容,拓展課文
、賻煟翰涝跀嘟^琴弦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
。A設(shè)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趲煟翰罃嗔饲傧,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蹘煟簱(jù)史料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jīng)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出示【課件4】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六、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雖然很短,但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jù)這個典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書戴嵩畫牛》。
2.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學習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shè)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則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關(guān)于“知音”的一段佳話。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書戴嵩畫!。(板書課題:書戴嵩畫牛)齊讀課題。
2.釋題:“書”是什么意思?“戴嵩畫牛”又是什么意思呢?(“書”,是寫的意思!按麽援嬇!本褪谴麽援嫷囊环嫞嬌袭嫷氖桥。我們來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課件6】
戴嵩是唐代畫家,韓滉的弟子,韓滉鎮(zhèn)守浙西時,戴嵩為巡官。擅長畫農(nóng)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畫水牛尤為著名,后人評價他畫的!耙靶越罟侵睢。相傳曾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他觀察得多么細致入微。
【課件7】《斗牛圖》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畫,縱44厘米,橫40.8厘米,現(xiàn)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此圖繪兩牛相斗的.場面,風趣新穎。
4.引導學生就課題質(zhì)疑,及時歸納整理并板書:
、糯麽缘漠嬙谡l手里?他喜歡這幅畫嗎?
⑵這幅畫上是什么?
、沁@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5.課前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書戴嵩畫!愤@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教師范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其誦讀興趣。
2.讀后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3.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為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復朗讀)
4.同桌互讀課文,互相糾正錯誤。
4.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為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后注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遇到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異義等。
3.學生對照注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nèi)容。
。ò鍟捍麽浴杜!罚
出示課文大意:【課件8】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尤其珍愛。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是畫的斗牛!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F(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边@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四、自讀思考,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答就課題提出的問題
1. ⑴戴嵩的畫在誰手里?他喜歡這幅畫嗎?
戴嵩的畫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處士手里,因為他非常喜歡書畫,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歡戴嵩的《斗牛圖》。
。ò鍟憾盘幨亢缅\囊玉軸)
從什么地方看出杜處士很喜歡這幅畫?——“錦囊玉軸,常以自隨”(用錦縫制了畫套,用玉做了畫軸,經(jīng)常隨身帶著。)從這具體的做法看出杜處士對《斗牛圖》“尤所愛”。
、七@幅畫上是什么?
畫上是斗牛。
大畫家畫出的牛應該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這么認為。但有人指出了畫面的錯誤之處。誰這么大膽?
一位牧童!
戴嵩的畫錯在哪兒?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F(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
、沁@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觀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實的情況。
文中哪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薄案N的事應該去問農(nóng)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
。ò鍟耗镣Φ粑捕罚
五、聯(lián)系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勤于觀察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2.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習中的經(jīng)歷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六、復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感知“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山市》教案。
教學重難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聯(lián)想及想像能力。
一、導入新課
。ㄕ故編追J序讟堑膱D片)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嗎?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qū),經(jīng)常可以看見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遠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xiàn)象,有時人們在山區(qū)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
二、介紹作者、作品
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但屢應省試皆落第,七十一歲才補為貢生。他用數(shù)十年的時間寫成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作品:《聊齋志異》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作品近500篇,以短篇小說為主,此外還有散記特寫、隨筆寓言等,主要寫鬼狐精怪的故事,也收錄一些奇特的事。構(gòu)思奇妙,語言生動。
三、誦讀課文
第一遍,聽課文朗讀錄音;第二遍,學生自讀;第三遍,學生齊讀。
1、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2、根據(jù)查閱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含。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3、學生根據(jù)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劃出來。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注意理解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相顧驚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2)數(shù)年恒不一見(經(jīng)常)
。3)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不久,不一會兒)
。4)高垣睥睨(高墻)
。5)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連綿不斷)(城市)
。6)歷歷在目(清清楚楚)
。7)一切烏有(烏,同“無”)
。8)黯然縹緲(隱隱約約)
。9)裁如星點(裁同“才”)
。10)窗扉皆洞開(窗戶)
。11)或憑或立(靠著)
。12)倏忽如拳如豆(突然)
(13)見山上人煙市肆(集市)
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1)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ù蠹夷憧次,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并沒有佛寺啊。)
。2)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ǔ侵杏邢駱情w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
(3)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朗,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
(4)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ǖ蛯訕巧系娜藗儊韥硗,各趕各的事情,有靠著欄桿的,有站著的,姿態(tài)各不相同)
四、體味探究
1、作者為什么要特意指出奐山山市“數(shù)年恒不一見”?
為下文寫神奇的“山市”留下懸念,引發(fā)讀者的興趣。
2、作者寫孫公子及其朋友“相顧驚疑”,在文中有何作用?
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山市”的神奇,教案《山市》運用了側(cè)面描寫的方法。
3、找出并解釋《山市》里表示時間的詞語,再看看“山市”的變化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明確: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無何、未見、既而、逾時等。綜觀山市出現(xiàn)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①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xiàn)。
、诎l(fā)展階段:城郭的出現(xiàn)。先總寫一筆:”高原睥睨,連亙六七里!鳖H有恢宏的氣象。然后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彪m然寥寥數(shù)語,卻可以誘發(fā)讀者想像出一副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
、**階段:危樓的出現(xiàn)。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的天空也顯現(xiàn)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后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無窮。
4、山市的變化是很快還是很緩慢?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明確:山市的變化很快,從下列詞語中可以看出來:忽、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等。這些詞語中“忽”表明了山市出現(xiàn)得很迅速,“倏忽”,表明山市變化的突然性,“無何”“未幾”“既而”“逾時”等詞語都表示極短的時間,表明山市的景象率化很快。
5、在描寫“山市”變化的過程中,那些內(nèi)容是詳寫?那些是略寫?為什么這樣?
詳寫:如城郭:高垣睥睨……以億萬計如危樓:風定天清……不一。
略寫:其它變化過程是略。
可以使描寫更生動,富于變化,有很強的層次感。
6、文章對山市景象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以達到這種效果呢?
明確:主要采用了以下修辭方法。
夸張: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比喻: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排比: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以上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語言簡潔而富有表現(xiàn)力。
五、拓展延伸
1、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用自己的話向同學和老師們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2、為什么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作“鬼市”?你能不能用你了解的知識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呢?
當時的人們對這種自然現(xiàn)象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只好用迷信的方法解釋它。
海市蜃樓——當異地景物被陽光折射到空氣稀薄的高空后,恰好造成適宜的角度,又經(jīng)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的傳遞折射回低空,平靜的海面或沙漠就成了這些圖像的“地面接收站”。古人認為是天上的一種大蟲吐氣形成的,所以稱為“海市蜃樓”。
六、課堂小結(jié)
《山市》是一篇介紹山市蜃樓的妙文。文章將變幻莫測又而美妙奇特的山市蜃景由生成到消失的全過程,描繪得惟妙惟肖,歷歷如在眼前,展示了大自然美妙絕倫的景象。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 了解臺灣和鄭成功的有關(guān)資料,感受鄭成功的豐功偉績。
2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并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 播放民族英雄的畫像,定格。導入:同學們看到的`畫像是誰?能簡單的評價一下嗎?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已初步了解到鄭成功是收復臺灣、建設(shè)臺灣的民族英雄。今天你想研究些什么呢?
2 學生提出問題。
3 發(fā)新帖。
請大家把所要研究的問題發(fā)到“自由論壇”里,供大家瀏覽。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們就主要圍繞這些問題來研究,請大家瀏覽網(wǎng)站上的內(nèi)容,兩人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對感興趣的知識也可以去研究一番,看哪些同學解決的問題多,學到的知識多。
1 研究學習
(1)查找
小組圍繞主題,分工合作,自主學習。
(2)上傳
根據(jù)研究主題把小組研究的結(jié)果上傳到“自由論壇”里。
(3)教師巡視指導
2 反饋學習成果
(1)研究主題是什么?研究結(jié)果怎樣?
(2)關(guān)于這方面內(nèi)容,有沒有補充?
(3)你覺得鄭成功具有什么精神?我們應該怎么做?
3 朗讀課文
知道了這么多,我們來讀讀課文,再感受一下鄭成功的豐功偉績。
(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三嘗試練習
學到這兒,我們對《鄭成功》這篇課文了解得更深了。老師設(shè)計了一些作業(yè),在“考考你”欄目里,請點擊,看看自己會做哪些題。
學生點擊任選題目,進行練習并遞交。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通過網(wǎng)絡學習知道了有關(guān)鄭成功的許多知識,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我國的民族英雄還有許許多多,他們都為祖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你們想不想更深地了解他們?課后自己上網(wǎng)查找資料,并將這些資料整理成一個故事,為我們的英雄故事會作準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8
一、導入
1.上課前請同學讀兩段話(課件出示第一、二小節(jié))
2.那么廬山云霧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這無數(shù)學者,詩人的呢?
。ò鍟簭]山云霧 )
二、初步感知美
1. 現(xiàn)在同學們就開始欣賞這篇美文吧!特別對描寫云霧見風姿的句段,細細地讀一讀。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廬山云霧是怎樣的?
2. 自由朗讀課文
4.淺談感受 、朗讀了廬山云霧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廬山云霧是怎樣的呢?
5.讀課題 現(xiàn)在就讓我們帶著不同的感受讀一讀課題
三、品味美
(一) 教學第三自然段 多么令人神往的廬山云霧。∷囊淮筇攸c即是————(瞬息萬變,趣味無窮)
1. 就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細細品味,看誰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 出示黑板,指名讀
4. 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廬山云霧這一特點呢 剛剛……轉(zhuǎn)眼間
、 霧來時…霧去時…霧濃時…霧稀時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將原文改成這一段話,你認為怎么樣?
(什么東西也飄飄悠悠的)
5. 指名讀
6. 老師請大家欣賞云霧那迥異的風格,相信觀后你會讀得更好
7. 齊讀:怪不得老舍爺爺在觀賞完廬山云霧寫下了這樣幾句話,瞬息萬變?nèi)f萬變,忽隱忽顯,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現(xiàn)在讓我們?nèi)苋脒@多變的云霧里,一起來享受這份無窮的.趣味!
。ǘ└惺茉旗F的多情
1. 過渡:這奇異的云霧,特別喜歡光臨牯嶺,一年365天,就有197天與它朝夕相處,說起牯嶺也有個故事:有位英國游客在炎熱的夏天來到廬山觀賞云霧住在牯嶺,清涼的霧氣沁入肌膚,老外連聲說coll,coll,山民雖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贊美,于是就將這coll變?yōu)獒矌X。這令老外也連聲說“涼快”的廬山霧,能引起你哪些豐富的聯(lián)想嗎
。空J真讀,你腦中一定會出現(xiàn)別具韻味的岵嶺云霧圖。
2. 生自由讀 1`
3. 指名說聯(lián)想(解決冉冉升起、團團相徹、浮游蕩漾)
4. 導說
是!這多情的云霧,怎能讓住在岵嶺的人感到單調(diào)呢?
他時而————時而————時而————時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 齊讀: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通過朗讀將在場的所有老師帶入這牯嶺云霧之中?
(三)欣賞云海的多彩
猶如仙境的山鎮(zhèn)古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 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這就是云海的兩張畫。
1. 出示圖畫(根據(jù)第五自然段內(nèi)容所畫的二幅畫)
你能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與每幅畫對應的內(nèi)容嗎?指名讀
第一幅 每當雨過天晴……變成了云海上的小島
第二幅 特別是太陽……競相開放
2. 你喜歡哪個景觀,就選讀那個片段,再看看老師的畫你認為與課文內(nèi)容比起來哪兒
還不夠美的。
3. 討論交流
重點體會“俯瞰、萬頃白云、絢麗動人、銀濤要浪、斑斕”等詞相機進行朗讀指導
4. 對比讀兩個片段
四、深化美 1`
1.讀了這么美的課文,老師忍不住寫了一首小詩 配樂讀詩
風起如濤靜如紗,來去濃稀各不同。
青峰秀嶺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齊讀
3.導讀課題
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著迷的——————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9
一些普普通通的幾何圖形,不同的人看到它,會有不同的理解。
看到一個圓,會想到太陽,會聯(lián)想到團圓……
看到一條直線,會想到平坦的道路,會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
看到一條曲線,會想到起伏的海浪,會想到坎坷的道路……
看到一個三角形,會想到金字塔,會想到穩(wěn)定……
看到這些圖形后,你會想到什么呢?請你選擇其中一個或幾個,從你的視角去感受它,描述它,或者把對幾個圖形的聯(lián)想組成一個小故事。
[表達提示]
1.讀書中兩段話,可以使想象力更豐富,思考問題更深入。
2.習作時限寫有圖形想到了什么事物,然后再具體的描述你想到的事物。
[交流評改]
1.朗讀自己的習作,卡堪憂圖形聯(lián)想到的事物是否自然、貼切,所寫的故事或感受是否具體。
2.比一比,誰的聯(lián)想別具一格,又能使人受到啟發(fā)。
我的小狗朋友
“汪汪!汪!”
“好好好!抱一下!”
"汪汪!”
每當我跨進姥姥家的大門,那只叫“點點”的小黑狗便興沖沖地奔來迎接我,讓我抱抱它,摸摸它的頭。
它之所以叫“點點”,因為它才一點點,很小,只有28厘米長。而它似乎也很喜歡這個昵稱,只要聽到“點點”兩個字,它都會搖頭擺尾地跑來。
點點是一只短毛犬。它的耳朵特別靈巧,短短的,下垂著;在細細的眉毛下,一雙葡萄似的大眼睛警惕地看著周圍,以防有“不速之客”——其他小動物搶走它的食物;一個三角形的鼻子下方,有一張長長的嘴,好像讓它一下子變成了狼相;它腹部的毛是雪白色的,而背部與四肢的毛是黑的,好像是一個穿白襯衣,黑西
服的紳士;在身體最后面,有一個蓬松的,上翹的小尾巴,要不是它,點點就成狼了。
點點很機靈聰明。那是在去年冬天,點點很無聊,無意中發(fā)現(xiàn)在我的課桌上有一個毛線團。它努力地往上爬,試圖爬上去,可一次又一次地摔下來。怎么辦?它靈機一動,先把我找到,然后在我面前狂叫。我以為發(fā)生了什么事,就讓它帶路。它把我?guī)У綍狼,我以為它的目的是讓我好好學習,便摸摸它的頭,坐下來,準備打開本下寫作業(yè)。沒想到剛坐穩(wěn),它一個箭步?jīng)_上來,從我腳上跳到膝蓋上,又爬到我身后,揪著我后面的衣服往上爬,踏著我的頭,跳到了書桌上,叼起了小毛線團,又按“原路”返回地面,轉(zhuǎn)過身來朝我叫了兩聲,好像在說:“謝謝!”便叼著線團跑了。好聰明的點點!
點點母性十足。去年初秋,隨著四句稚嫩的“汪汪”聲,點點生下了四只小狗崽——它做母親了!做了母親的點點,不像我的朋友了,反倒似我的敵人,不準許我靠近它的寶寶半步。這天,我回來時,發(fā)現(xiàn)小狗崽與點點都不見了!我找遍了每個屋子,連根狗毛都沒看見,不禁有些傷感,心里空洞極了:多年的好朋友離奇失蹤了。
我低下頭,出了門,漫無目的地走著,想著點點的可愛模樣,又想著小狗崽們嬌滴滴的聲音,仿佛這聲音就在耳邊,我已經(jīng)聽到……我抱著說不出的驚喜猛地抬起頭來,卻什么也沒看見。頭一次又一次地抬起又低下,表情一次又一次地由喜悅化成沮喪,失落甚至茫然……
這時,從遠處隱隱約約又傳來了一陣混亂的“汪汪”聲。我沒寄托太大希望,認為這又是一場泡影。我無任何表情地又抬起頭——還是什么都沒有!我正準備低頭,一想:這聲音好像是真的!我仔細一聽:有雄渾的聲音,像是只大狗;有一片輕柔的聲音,好像是一群小狗……難道是……點點與小狗崽?我立即循聲追去,一口氣跑到河岸邊。我一瞧:哇!真是點點他們……我興奮極了,連忙招呼它回家吃肉骨頭。它一看,就帶著它們那一隊回家了。好棒的母親!
點點它不僅是一個稱職的好母親,也是我的好伙伴,更是我生活的小幫手。每當我無聊時,它都陪我玩;每當我寫作業(yè)時,它都安安靜靜地呆在一旁;每當我出去有事時,它都認認真真地看著門……
總之,他是我最要好的,最忠實的朋友。
表達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目標:
1.根據(jù)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展開聯(lián)想,創(chuàng)編故事。
2.想象合理,讀起來讓人信服。
3.認真修改,做到語句通順,內(nèi)容生動具體,層次清楚。
教學重點:根據(jù)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展開聯(lián)想,創(chuàng)編故事。
教學難點:想象合理,讀起來讓人信服。內(nèi)容生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發(fā)揮想象,幾個看起來不太相關(guān)的詞語就可以創(chuàng)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你想試一試嗎?
2.板書課題:創(chuàng)編故事
3.你對這個題目是怎樣理解的?
二、明確表達內(nèi)容
。ㄒ唬┱埬阕约喝芜x下面的一組詞語,展開合理的想象,試著創(chuàng)編一個小故事,題目自擬。
1.斧頭森林農(nóng)夫洪水
2.天空白云小鳥風箏
3.老虎河水小羊獵人
4.大海陸地帆船狂風
5.鉛筆橡皮格尺小??
。ǘ┍磉_提示
1.根據(jù)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想象你要編寫的故事大概故事情節(jié)。比如,你選定“斧頭、森林、農(nóng)夫、洪水”這一組詞語,腦海中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先口述故事,然后再詳細地寫出來。
2.想象盡可能合理,讀起來讓人信服。
3.創(chuàng)編故事可以選用一組詞語,也可以自由挑選詞語重新搭配一組,還可以挑選上述5組詞語以外的詞語來。
三、展開想象獨立創(chuàng)編故事。
四、交流評改
1.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講給小組的同學聽,根據(jù)大家的評改補充修正故事。
2.讀一讀其他同學編的故事,看看你能受到什么啟發(fā)。
五、例文賞析,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六.落筆成文,把創(chuàng)編的故事寫下來
七、按照要求修改自己的習作
范文:農(nóng)夫與魔法森林
在一個遠離繁華和喧嚷的世外桃源里住著一位貧窮農(nóng)夫,辛苦的勞作生活沒有壓倒他,反而給了他無盡的動力,他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因為他堅信自己能走向富裕的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農(nóng)夫披著晨露進山耕作,和鳥兒一同回家休息。這一天,正要外出的農(nóng)夫聽到了一些不屬于山里的`聲音,那好像只有在大城市才會出現(xiàn)的“大車”的聲音。好奇的他順著聲音走去。
“我的機會來了,我就知道我不會一直的貧窮下去!”這是農(nóng)夫見到那個穿著華麗,滿臉驕傲的城里人后的想法。農(nóng)夫看著山里大大的森林,心里卻想著原來這東西這么值錢,我以前咋就不知道呢?從此,農(nóng)夫扔掉了鋤頭,扛上了那把黑亮的斧頭??
日子又過去了一年有一年,農(nóng)夫還是那個農(nóng)夫,但也不再是那個農(nóng)夫了!因為他還是他,但他不再種地務農(nóng),而是干起了伐木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不再貧窮了。他去過了所謂的大城市,進過了那種只有高層次人物才能去的咖啡館,抽過幾百元一根的雪茄,還知道了有一種不打漁的網(wǎng),叫"因特網(wǎng)"??他沒有在意已經(jīng)光禿禿的山,沒有想過已經(jīng)沒有鳥兒陪他回家了。
錢來的快,去的當然也快。不久,農(nóng)夫的錢花光了,森林里的樹也伐光了,他不得不接受再次貧窮的事實。他覺得沒什么,畢竟他曾經(jīng)有錢過,見識過,也努力過。他還可以回到從前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夫生活。但是很快他發(fā)現(xiàn)有些不一樣的地方,無論他起得多么早也不會有晨露了,尋遍了山間也再也找不到可以伴他回家的小鳥了,有的只是不停吹過的大風。
七月的雨總是那么多情,不知不覺已經(jīng)下了半個月了。農(nóng)夫呆望著天上的烏云,心里說不出的壓抑,他總覺得有什么事要發(fā)生。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沒了森林的庇護,連日的降雨釀制了惡果,一場洪水淹沒了農(nóng)田,沖垮農(nóng)夫的家。劫后余生的農(nóng)夫滿臉的悔恨,終于知道自己錯了,他伐來賣錢的不是森林,而是他的命!
一年又一年,當初的禿山再換新顏,悔過的農(nóng)夫決心將綠色找回,濃密的森林再一次出現(xiàn)!“隆隆隆”那似曾相識的聲音在山前想起,已是滿頭白發(fā)的農(nóng)夫滿臉的追憶,但很快,他的臉上充滿堅決,堅定的像那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拔也荒茉侔衙假u了啊”農(nóng)夫輕輕的呢喃著。
表達回憶那一刻
教學目標:
1.練習說明一種事物。
2.學會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方法。
3.熱愛身邊的事物,感受身邊的美好。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具體描寫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一兩篇范文,學生了解身邊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設(shè)計理念
寫什么,怎么寫是指導學生表達的重要方式。本次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本版塊的寫作方法,鼓勵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
二、思路:
1.明確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
2.開啟思路。
首先確定要寫的事物,其次思考表現(xiàn)事物的特點。
寫人時,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如外貌、語言、神態(tài)、動作),通過具體的事例來反映人物品質(zhì)。
寫事時,要詳寫事情的經(jīng)過,交代事情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其中經(jīng)過是重點,結(jié)果是關(guān)鍵,還要寫出自己的感受。
寫事物時,要抓住事物的特點,精彩之處要寫的具體些。
最后要考慮如何組織材料。教師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鼓勵學生在內(nèi)容的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所不同。動筆之前讓學生互相交流,以開啟思路,活躍思維,再按要求習作。
3.回顧寫法。
習作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本版塊學到的一些描寫動物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習作要表現(xiàn)事物的哪些方面特點,要突出這一特點可以運用哪些方法。
4.習作評改。
選擇不同角度的習作,請全班學生共同評議,肯定優(yōu)點,指出問題。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習作中最滿意的段落,請其他同學進行賞析,聽一聽其他同學的建議。
進一步修改習作,直到滿意為止。
范文:抹不去的記憶
那是三年前暑假的一個下午??
太陽炙烤著大地,人們在空調(diào)、電風扇的幫助下入睡,也有些人坐在樹下乘涼,揮動扇子昏昏欲睡。只有那知了還驕傲地叫著:“知—了—”。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課下讓學生找一些體現(xiàn)古人高風亮節(jié)的小故事,課堂上可交流一下。
2、本文的故事性強。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先講一遍,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銘記于心,然后仔細揣摩語言。
3、教學中可以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一下,讓學生談談對當今社會中“慎獨”現(xiàn)象的感受。
4、本文短小精悍,可讓學生體會簡約、精煉的寫法。
教學重點:
楊震的高尚行為表現(xiàn)在哪里。聯(lián)系實際體會“慎獨”的深刻內(nèi)涵。
教學準備:
收集相似的小故事。
查找有關(guān)楊震的生平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精彩兩分鐘:談談自己對好官的看法。
二、明示目標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樣一位好官。板書楊震。
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查閱到的有關(guān)楊震的資料,教師補充。
楊震,字伯起,東漢時華陰人,少時聰敏而且好學,世人贊其“時經(jīng)博覽,無不窮究”,當時被譽為關(guān)西孔子。后因德高望重,學識淵博,從師者如市。50歲時,經(jīng)朝廷大將軍舉薦,開始步入仕途,升任荊州刺史。任職期間,曾舉薦茂才王密擔任了昌邑縣令。后因受奸人誣陷,蒙受冤屈而死,后沉冤昭雪,后世人們?yōu)榱思o念他,建了“四知書院”。
補全課題,指名讀,說一說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初始通讀
1、聽范讀,師生交流讀文言文的方法。
2、生自由練讀。并運用工具書,解決課文中遇到的生字詞。
3、同位互讀、相互糾正。
4、指名讀課文,正音評議。
5、齊讀
四、品味精讀
1、對照譯文,說一說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王密送金的時個是如何想的?他有什么目的?
3、楊震收了嗎?他是如何說的?
指名讀楊震的.話。想一想他可能會想些什么?
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神態(tài)是非常嚴肅的、嚴厲的、可能還有一點失望;動作語氣可讓學生上來邊說邊作邊演。
生展示讀。
4、學生再來讀課文,并說說你認為楊震是個什么樣的人?
嚴于律己,不貪不占,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等
5、過了楊震的教育,你認為王密會怎樣想,怎樣做呢?
五、實踐悟讀
自己將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特別是當面對對自己有恩的人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教學總結(jié)】
有人曾說“語文是美神維納斯斷臂的浮想聯(lián)翩……”我們的語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楊震暮夜卻金》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楊震“暮夜”拒賄的故事。故事雖小,其教育意義卻不小。句句看似淺顯易懂,細讀起來,卻又能體會出另一種感情,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必須創(chuàng)設(shè)美的課堂。
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升華情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針對張老師的“在本冊的教學中,出現(xiàn)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誦的。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讓六年級的學生快速準確的背誦文言文?”我采用以下方法效果不錯!
1. 讓學生熟讀譯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導學生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激起學生學文言文的興趣。
3 .熟讀成誦,激勵表揚先會背誦的學生,利用榜樣去激勵其他同學。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詩大意,領(lǐng)悟全詩的意境,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閱讀本課,初步掌握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鑒賞古詩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古人的思想情懷,提高文化修養(yǎng),陶冶情操。
教學重難點:
《過故人莊》的閱讀。指導古詩的一般閱讀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個板塊:選點突破
一、快樂起跑
導言: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就是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提高文化素質(zhì),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遠,繼承古代燦爛文化,重點應是誦讀、背默、積累。難點是閱讀及鑒賞古詩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起尋找打開這扇古代文化寶庫大門的鑰匙,欣賞顆顆璀璨明珠的風采。
二、預習考查
順暢朗讀五首詩,考查字音。 強調(diào):荒穢 huì 草木長zháng 雞黍shǔ 郭外斜xiá 開軒xuān 場圃pǔ 重chóng陽 迷mí人眼 啄zhuó春泥 沒mò馬蹄 白沙堤dī 花木成畦qí 排闥tà 雞豚tún 山重chóng水復 乘chéng月 拄zhǔ仗 叩kòu門 點撥2:選點《過》詩,整體感知。
①《過故人莊》作者是誰,哪朝人,選自哪本書? 明確: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陽集》
、凇哆^故人莊》一詩從詩題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確:詩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請到家里做客時對田園情趣的感受。過:訪問;故人:朋友;莊:村莊。
③投影村莊、青山、綠樹的簡筆畫,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聯(lián)想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還來”——喜愛
三、指導節(jié)奏
節(jié)奏常識
點撥
1、古詩五言句按音節(jié)劃分一般是:2/2/1。例如:綠樹/村邊/合。
2、有破讀現(xiàn)象時,要按意義劃分。例如:故人/具/雞黍。 訓練: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的方法對《過》詩進行節(jié)奏劃分,并說明理由。 明確: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強調(diào):古詩節(jié)奏劃分的標準是音節(jié)兼顧意義的。所以,懂字詞,說譯文是正確劃分古詩節(jié)奏的關(guān)鍵。
書讀百遍
點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要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 考查:選2—3名背誦。
四、熟讀體會
點撥1:作者的`思路是怎樣的?用四個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書:明確:邀“我”作客——山村風光——把酒閑談——重陽還過(訪問)
點撥2:語言美表現(xiàn)在敘述與描寫相結(jié)合,判斷哪些是敘述句,哪些是描寫句,從情味的角度談好在哪里? 明確: 敘述: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倮吓笥褱蕚浜妹牢讹埐,請我到村居的農(nóng)家做客。情味:“具雞黍”、“邀我”——真摯的感情、愉悅的情趣敘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②近處,綠樹環(huán)抱著村莊;遠處,城外青山連綿不斷。 情味:“綠樹”、“青山”——清幽恬靜的氣氛 描寫: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③軒窗一開,撲面而來的是谷場和菜地,遠處是綠樹,青山,知心朋友們喝著酒,談談農(nóng)事,風兒送來陣陣泥土和莊稼的氣息。 情味:“面”、“話”——令人陶醉的風味。
、苤仃柟(jié)我還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還來”——融洽的感情、喜愛的情趣。 描寫: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點撥3:詩人對田園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閑適恬淡(景美情美,樂在其中,令人陶醉) 強調(diào):析文句、品字詞,是領(lǐng)悟作者情感的關(guān)鍵。
五、品詩意境,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悟情懷
播放喜悅基調(diào)的古曲,老師同時飽含深情地誦讀,學生閉目聯(lián)想和想象美好田園畫面。
點撥1: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看見了什么? 明確: 我看見了:青青的山,綠綠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燦燦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場,郁郁蔥蔥的菜地;村民們在田間辛勤地勞動著;孩子們在捉迷藏、放牛
點撥2: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聽見了什么? 明確: 我聽見了:雞在叫:“喔!” “喔!”; 鴨在叫:“嘎!” “嘎!” 詩人與朋友舉杯談農(nóng)事,互相祝福
點撥3: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聞到了什么? 明確: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氣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氣。 點撥4:同學們,透過詩,你們仿佛感受到什么樣的情? 明確:朋友的熱情,詩人與朋友之間純樸的友情,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激情。 板書:熱情 友情 激情
討論意境是指詩人寫景敘事要表現(xiàn)的情懷,品讀詩的意境的角度是什么? 強調(diào):透過詩,你仿佛看、聽、聞、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想象詩人的經(jīng)驗,就會品味出詩的意境。
第二個板塊:指導學法
點撥:通過《過故人莊》的學習,請你談一談閱讀古詩的一般方法。 明確:(附板書,用投影打出) 讀一遍,正字音; 讀二遍,懂字詞; 讀三遍,說譯文; 讀四遍,明節(jié)奏; 讀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達作用,作者想寫什么。) 讀六遍,品字詞;(關(guān)鍵詞語用得好在哪里。) 讀七遍,作想象;(看、聽、聞、觸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達什么情感。) 讀八遍,會背誦。
家庭作業(yè)
以詩的內(nèi)容為素材,融入合理、豐富的想象,以《過故人莊》為題,繪風景畫一幅。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2
教學要求: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勤于收集資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
教學重點:
懂得“勤于收集資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
掌握勤于收集資料的常用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人,使學生明白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1.老師這里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同學們:老師打算寫一篇關(guān)于徐州歷史文化的文章。請問同學們,老師現(xiàn)在需要做些什么準備;老師的一個朋友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辯論會,她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收集有關(guān)資料等)
2.引導學生談談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老師小結(jié):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指導觀察第1頁的圖。
上面一幅圖的女同學在哪兒?圓形圖上的女同學在干什么?態(tài)度怎樣?
下面一幅圖上的男同學在做什么?指導觀察第2頁上的圖片。
2.第2頁上面的圖中,同學們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覺得他們的態(tài)度怎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認真觀察第2頁下面的圖,然后,清你說說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
。ǹ梢酝ㄟ^看報刊、網(wǎng)絡、參觀展覽、采訪和訪問來收集資料)
3.除了這些,你認為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收集資料呢?(小組討論,交流)
4.講授收集資料常用的方法。
第3頁上面的四幅圖,都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資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筆記。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來,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摘抄。為了便于查閱,分類不要資料,激發(fā)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
1.展示優(yōu)秀的收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仔細觀摩。
2.教師告訴同學們,這些都是收集資料的主人優(yōu)秀的學習果實。
3.學生展開討論: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應該怎么做?
二、引導學生嘗試收集資料。
1.分發(fā)課外閱讀材料,每個學生一份。
2.學生閱讀材料,收集資料。
要求:認真閱讀材料,用上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多作點撥。
3.學生小組交流所收集的資料,相互取長補短。
4.展示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
三、教師小結(jié)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重在鼓勵,希望同學們寶在堅持,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板書設(shè)計: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嗖”、“崎”等4個生字,知道“著”是一個多音字,會寫“寇”、“冀”等15個生字。會書寫“日寇、進犯、游擊”等30個詞語。
2.朗讀課文,以小標題梳理課文內(nèi)容,并會講這個故事,體會五位壯士的頑強不屈與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3. 學習關(guān)注人物群體,也關(guān)注每一位戰(zhàn)士的寫法,做到點面結(jié)合。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理清故事的基礎(chǔ)上,學會用小標題梳理課文內(nèi)容,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難點:
。1)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體會五位壯士的頑強不屈與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2)了解文章點面結(jié)合寫場面的方法。
教學準備:
1. 電影資料《狼牙山五壯士》。
2.教學插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觀看電影資料《狼牙山五壯士》。
2.學生簡單談感受,教師小結(jié),導入。
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zhàn)。八年中,中國大地上發(fā)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現(xiàn)了千千萬萬個民族英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5課《狼牙山五壯士》,就是發(fā)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區(qū)狼牙山區(qū)的一個真實故事。
3.板書課題 6.狼牙山五壯士
4.“壯士”指什么人?(指豪壯而勇敢的人)
為什么稱他們?yōu)椤皦咽俊蹦?學習這篇課文后大家就一定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提出讀書要求: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并借助詞典等學習工具書理解。
2.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1)檢查生字讀音。
崎嶇( qíqū)
嘰里呱啦( gu。
嗖(sōu )
著 zhuó (著落)
zháo(著涼)
zhe(跑著)
(2)指導易混淆的字。
“寇”與“冠”加以比較,在比較中辨析字,會更加準確。
“掄”是左右結(jié)構(gòu),右面是“侖”,不是“倉”,所以讀音是lun,這也說明它是一個形聲字。
“懸”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是“縣”,里面只能是兩橫。
“屹”是左右結(jié)構(gòu),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寫成“氣”。
(3)檢查詞語的理解情況。
崎嶇:陡峭,不平坦。
昂首挺胸:昂著頭挺著胸,形容士氣高昂。
斬釘截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懸崖絕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緣的山崖。
驚天動地:驚:驚動;動:震撼。使天地驚動。形容某個事件的聲勢或意義極大。
氣壯山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居高臨下:站在高處,對著低處,形容所據(jù)的地勢有利。
3.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朗讀課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讀要大聲、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頓、要流利。
(2)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課文記敘順序,討論分段。
。1)這篇課文時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
。2)按照事情的變化過程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舉進犯晉察冀根據(jù)地,七連六班接受接受轉(zhuǎn)移群眾的任務。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六班五個戰(zhàn)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寫五個戰(zhàn)士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寫五個戰(zhàn)士把敵人引上狼牙山峰頂后再次痛擊敵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寫五位壯士英勇跳崖,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
(3)在概括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小標題。
第一部分(1)接受任務
第二部分(2)誘敵上山
第三部分(3) 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4—5)頂峰殲敵
第五部分(6—9)壯烈跳崖
3.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抓住主要意思,要運用關(guān)鍵詞語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本文記敘了七連六班五位壯士為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轉(zhuǎn)移,他們誘敵上山,英勇殺敵,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現(xiàn)五位壯士熱愛祖國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說出事情發(fā)展的小標題。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五位壯士的英勇的行動,接下來繼續(xù)學習五位壯士的事跡,感受他們英雄壯舉!
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講讀第二段:(誘敵上山)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五壯士痛擊敵人時的神態(tài)表現(xiàn)?
2.討論以上思考題,分別找出班長、副班長、戰(zhàn)士……各自的神態(tài)表現(xiàn)。
(沉著、吼、搶、全神貫注)
3.動作中,你有什么感覺?
課文抓住每個人的特點描寫,讓學生感受到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雖然不同,可他們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懷著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殲敵。
4.指導感情朗讀。
5.總結(jié)學習步驟:
①找出描寫五壯士神態(tài)、動作的詞
②談感受體會。
、塾懈星榈刈x課文。
6.在狼牙山頂峰,五壯士又是怎樣英勇殲敵呢?(按以上學習方法學習)
(二)學生講讀第三段:(引上絕路)
1.出示句子:為了不讓敵人發(fā)現(xiàn)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
2.品讀重點詞語。
“斬釘截鐵”說明班長馬寶玉不怕犧牲,毅然而然地選擇死亡,也要完成連隊交給的任務!
“熱血沸騰”一詞很生動地寫出了戰(zhàn)士們在班長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3.談感受與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三)講讀第四段。(頂峰殲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怎樣?找出重點詞、句,并討論。
(搶、奪、插、舉、喊、拔、擰、擲)
2.這些動作說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覺? (結(jié)合插圖)。
讓學生通過品味以上動作詞,觀察插圖,深刻理解五壯士在槍盡彈絕的情況下,面對瘋狂的敵人,毫不懼怕,用石頭去殺傷敵人!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對敵人無比仇恨,對人民對革命無比熱愛和頑強的斗爭精神。
3.理解重點句:
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
這個句子是寫班長馬寶玉動作的,“搶前一步”、“猛地舉起”寫出了班長對敵人的憎恨,對革命的忠誠,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犧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練習朗讀,劃出描寫五壯士的神態(tài)、動作的詞句,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討論:
抓住“屹立”、“縱身”、“昂首挺胸”:從“屹立”一詞中可感受到五壯士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從“縱身”,可看出動作意志果斷堅決,寫出了班長的從容自若,毫不畏懼。“昂首挺胸”,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和班長—樣具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3.五壯士已勝利完成任務,為什么還要跳崖?
他們的槍彈已絕,敵人已撲上來了,更加瘋狂兇惡了,這時戰(zhàn)士們寧愿死,也不愿被俘,這更是豪壯的氣慨。
4.指導感情朗讀。(讀出激昂的語氣)
三、學習寫法。
1.課文如何寫五位壯士的呢?學生討論。
有時對某個人進行聚焦描寫,比如班長馬寶玉就進行了細致地描寫,比如: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他猛地舉起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大聲喊道:“同志們!用石頭砸!”
有時對班里的五位壯士進行概括地描寫,比如課文第二自然段,還有第三、四自然段的開頭“五位戰(zhàn)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zhuǎn)移”、“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樹和巖石向敵人射擊”……
2.對,課文在描寫時,既關(guān)注了群體,又寫了每一位戰(zhàn)士,所以給人很全面的感覺,而且很具體。這就叫“有點有面,點面結(jié)合”
3.學術(shù)交流這樣寫的好處,并在作文中加以運用。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講一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shè)計
6.狼牙山五壯士
教學反思:
1. 課文中有很多語句體現(xiàn)了五壯士的愛國情感。只有感情朗讀,才能把文中的情感內(nèi)化為學生的情感。所以,指導學生抓住壯士的語言和行動等關(guān)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就能讀出語言文字的味道,感受到五位壯士的高尚品質(zhì)與豪邁氣概。
2.語文課不僅要關(guān)注內(nèi)容的理解,還要關(guān)注寫法的滲透,比如“關(guān)注群體,考慮個體”這種寫法就要通過課文的學習,留下比較系統(tǒng)的印象。同時做到讀寫結(jié)合,將這一寫作訓練點有機地遷移到課外,并在作文中加以練習。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意思,積累詞語
2、讀懂課文,編寫閱讀提綱,了解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介紹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及其應用的。
3、抓住有關(guān)語句,體會文中打比方寫法的表達效果。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自學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表達的意思。
2、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理解內(nèi)容。
3、品析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神奇與偉大
2、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強烈欲望。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介紹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及其應用的,學會編寫閱讀提綱。
教學難點:
結(jié)合具體語句,體會文中打比方寫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義,加以積累。
2、讀懂課文,感知大意,理清層次,編列閱讀提綱。
3、了解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介紹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及其應用的。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你第一次看到“種瓜得豆”這個課題時,是不是覺得很奇怪?莫非是寫錯了嗎?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常理,種瓜怎么會得豆呢?可是,在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這已經(jīng)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的疑問就會得到解決。
2、教師板書課題:種瓜得豆
3、學生讀題并對課題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學生認讀識記,重點強調(diào):玫瑰的瑰讀輕聲,供不應求的供讀一聲。
3、分段開火車朗讀課文,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4、討論: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ㄟ@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及其應用)
5、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能做到“種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紹了什么是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紹了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的應用。
三、編列提綱、理清層次
1、指導編寫課文第二部分的閱讀提綱
⑴認真默讀課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
、葡胂敫鱾自然段間的聯(lián)系,說說作者是如何向人們說明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的?
⑶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冉Y(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示范編寫閱讀提綱,理清文章層次。
、偬岢鰡栴}。
、诮榻B基因的作用。
、凼裁词寝D(zhuǎn)基因技術(shù)。
2、學法小結(jié),獨立編寫課文第三部分的閱讀提綱。
、胖该答仭
、萍w評議,達成共識。
、俎D(zhuǎn)基因技術(shù)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的應用。
(不怕棉鈴蟲的轉(zhuǎn)基因棉花、藍色的轉(zhuǎn)基因玫瑰、可殺死雜草的轉(zhuǎn)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爛的轉(zhuǎn)基因西紅柿)
、谵D(zhuǎn)基因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用轉(zhuǎn)基因豬的心臟為人體實施心臟移植手術(shù))
四、課堂小結(jié)
種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議,但由于現(xiàn)代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的應用卻完全能夠做到。這科學技術(shù)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驚嘆呀!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讀本課的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完整地編寫本課的閱讀提綱。
3、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轉(zhuǎn)基因技術(sh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文,品析語言,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閱讀鏈接《話說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發(fā)閱讀以及探索的欲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2、回憶編寫閱讀提綱的方法。
。ㄍㄗx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紹了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每個方面又分別說了什么,按順序用簡練的語言進行概括)
二、品析語句,體會寫法
1、讀了這篇課文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你覺得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敘述方法、語言表達)有什么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打比方)
3、課文運用了打比方的寫法來形象地介紹深奧的科學知識,如“基因是每種植物或動物的‘大管家’”。從課文中再找出這樣的語句讀一讀,談談這種寫法對自己讀懂課文有什么幫助。
4、學生默讀課文,動筆用“———”從文中找出運用了打比方寫法的語句,談談這種寫法對自己讀懂課文有什么幫助?
5、先獨立找句子,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介紹。
6、指名反饋,全班交流,找出語句,體會寫法。
7、教師小結(jié):作者借助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打比方的寫法,用人們熟悉的生活行為來形象地介紹深奧的科學知識,使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8、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4自然段。
9、把你覺得描寫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10、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文中的有關(guān)段落。
三、閱讀鏈接,編寫提綱
1、學生獨立閱讀選文《話說基因工程》。
2、運用所學的方法為短文編寫閱讀提綱。
3、小組交流閱讀提綱,發(fā)現(xiàn)不足,進行修改。
4、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5、展開想象,舉例說明怎樣合理使用基因工程為人類造福。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15
教學過程
。ㄒ唬╅喿x例文,整體感知
1、 根據(jù)拼音,借助字典,掃清閱讀障礙,不理解的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 【出示課件2】
例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ㄒ跃唧w事例寫出了一個擅長訂計劃、執(zhí)行計劃的爸爸形象。)
。ò鍟喊职稚瞄L訂計劃、執(zhí)行計劃)
(二)探究討論,找中心句
學生探究,交流:文章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畫出相關(guān)的中心句。
【出示課件3】
(1)我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計劃科科長,擅長訂計劃。
。2)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
(3)在爸爸的計劃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計劃嗎?
。ㄈ┓治稣n文,突破難點
各部分內(nèi)容中,為了說明一個中心意思,分別選取了哪些事例或從哪些方面來寫?
學生結(jié)合課文的批注,討論,匯報,教師點撥指導:
。1)我爸爸是一個工廠的計劃科科長,擅長訂計劃。
指名讀一讀爸爸在家里給每個人訂的計劃,從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點?
。谐霭职纸o每個人訂的計劃,凸顯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
(板書:給每人訂計劃)
。2)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
爸爸是怎樣執(zhí)行計劃的?作者舉了什么事例來表現(xiàn)“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這一中心意思?
。ㄊ吕唬河媱澫汝P(guān)氣窗后關(guān)門窗,不管打雷下雨,哪怕雨水打濕了床、正在訂的計劃也不改變計劃。事例二:計劃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爾用了媽媽的牙膏,還要再還給媽媽。)
。ò鍟簢栏駡(zhí)行計劃)
(3)在爸爸的計劃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計劃嗎?
借訂暑假計劃這件事,說明爸爸訂的計劃最全面,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這件事是重點,所以寫的最具體。
(板書:制訂暑假計劃)
。ㄋ模┱n堂小結(jié),明確寫法
1、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爸爸愛訂計劃的特點?
引導學生理解:【出示課件4】
。1)爸爸給每個人都訂了計劃,并且給我制訂了好多計劃。
(2)爸爸執(zhí)行計劃一絲不茍。
。3)爸爸給我制訂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計劃,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計劃。
2、課文的主要寫法是怎樣的?
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
二、按照這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自學例文《小站》,討論解決例文后面的問題。
板書設(shè)計
爸爸擅長訂計劃
給每人訂計劃
嚴格執(zhí)行計劃
制訂暑假計劃
教學反思
本單元習作例文有兩篇,即《爸爸的計劃》和《小站》。這兩篇課文作為例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圍繞中心意思選擇材料”和“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的寫作方法。
教學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學上。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知道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了解課文各部分的中心意思,分析課文,突破教學重點。
最后,要求學生以學習《爸爸的計劃》的方法來學習第二篇例文《小站》。。
【六年級上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六年級上語文教案范文01-03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印度洋上生死夜》05-24
蘇教版二上語文教案11-10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教學總結(jié)08-30
六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08-03
二年級語文上教案09-29
《草原上》教案10-27
人教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案06-29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