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观看,超碰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视频,日韩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97久久久久亚洲,欧洲精品色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7 13:12:0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數(shù)學教案9篇[精選]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shù)學教案9篇[精選]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里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zhí)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于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于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tǒng)計、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shù)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shù)亟Y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shù)少,小工具運的次數(shù)多。

  3、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shù)。

 。2)出示統(tǒng)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shù),并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shù)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tǒng)計運沙次數(shù)

  (2)引導觀察數(shù)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shù)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shù)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tǒng)計數(shù)據

 。4)幼兒通過觀察數(shù)據得出:運的次數(shù)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shù)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shù)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shù)少,小工具運的次數(shù)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給寶石博物館中的寶石進行排列,學習10的減法運算。

  2、為皇冠正確的畫上寶石數(shù)量,喜歡動腦筋。

  3、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活動過程簡錄:

  1、復習十以內的分合式以及加法運算

  --復習10的分合式

  --10的碰球游戲

  2、介紹寶石博物館--有一個寶石博物館中有許多的寶石,但是他們都沒有擺正確,我們一起來擺一擺好嗎?

  --播放PPT--有三個寶石箱子,工作人員把寶石放進箱子中,可是數(shù)量搞錯了,我們一起幫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個箱子應該放幾個寶石?為什么?現(xiàn)在有幾個?那怎么辦?拿掉幾個?誰能夠用數(shù)學算式講出來。

  --第二個箱子應該放幾個?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工作人員放了幾個?他放的對嗎?那怎么辦?

  --我們看看第三個箱子中有幾個寶石?拿掉幾個才能夠讓它的`數(shù)量和箱子上的數(shù)字一樣呢?

  3、認識操作卡

  --剛剛你們幫了他們一個大忙,但是還有幾個問題需要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寶石博物館里有一個很大的寶石箱子,上面的寶石有規(guī)律的排列著,每一排都是十顆寶石,但是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漏放了幾顆,你們能夠幫他加上去嗎?放完寶石后你可以在兩邊的線上寫上數(shù)字,這樣可以方便檢查,看看兩邊加起來是不是10顆。

  --博物館中還有一個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們能夠把寶石鑲到皇冠上,你們會嗎?

  做出下面的減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鑲寶石的數(shù)量了哦。

  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操作結束,教師講評--表揚做得又快又準確的幼兒。

  --做錯的幼兒進行修改。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shù)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shù)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shù)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shù)量。

  2,運用比較的方法,感知空間,數(shù)量的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變化。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教學準備:

  教具:新增加玩具若干種,活動室桌椅,玩具柜等擺設有所變化。

  學具: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一頁“哪里變了”,筆。

  教學過程:

  一,教室變了。

  1,開學了,我們的活動室變了,換了一個新的教室,你們有什么感覺?

  能說說有什么不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喜歡嗎?為什么?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觀察的結果, 發(fā)現(xiàn)活動室里黑板,座位排放方向,位置的改變。

  3,請你說說,怎樣放更好?

  二,活動室里的玩具變了。

  1,活動室里的玩具也有新變化,請你們把新玩具找出來,數(shù)一數(shù)多了幾種。

  2,教師呈現(xiàn)其中一種新玩具(數(shù)量為10個),請幼兒用自己的方法目測玩具的數(shù)量,并說出總數(shù)。

  3,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數(shù)玩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4,如果改變玩具的擺放方式,是不是能更快地數(shù)出總數(shù)?

  5,幼兒將數(shù)量為10個的`玩具按某種方法擺放,并學習快速數(shù)出總數(shù)。如2個2個放在一起數(shù),或5個一堆數(shù)。

  6,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改變新玩具的排列順序,請幼兒說說與原來相比哪里變了。

  7,再次變換新玩具的排列順序,引導幼兒說出哪里變了,說說自己的記憶方法和判斷方法。

  三,哪里變了。

  1,幼兒翻開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一頁“哪里變了”,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說說上下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2,你是怎么找到這些不同的?引導幼兒上下對應看。

  3,一共有幾個地方變了?請幼兒將第二幅圖中有變化的地方圈出來。

  4,說說這些不同點。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注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fā)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能用數(shù)字符號記錄操作結果。

  2.通過讓圖形站起來的探究游戲,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和想象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豌豆、牙簽、統(tǒng)計工具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作個游戲,我來當總設計師,你們當小設計師,好嗎?

  幼:好。

  師: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呢?

  幼:豆子、牙簽、紙、筆。

  師:對,給你們準備了豆子、牙簽和統(tǒng)計工具。我們要用豆子和牙簽來設計圖形。

  二、第一次嘗試

  1. 出示圖一:這是什么形狀?

  幼:三角形

  師:請你用豆子和牙簽做一個三角形。做完之后請你不要發(fā)出聲音坐好,我就知道你已經完成了。好,開始。

  大部分幼兒好了以后,請幼兒自己數(shù)數(shù):你用了幾顆豆子,幾根牙簽?

  幼:3根牙簽和3顆毛豆

  師:你用了3顆豆子、3根牙簽做成了三角形。有沒有跟他不一樣的?

  沒有的話,教師臨時制作一個如:直角三角形。

  師:沒有,好,那我總設計師來做一個。大家一起數(shù)數(shù)用了幾顆豆子,幾根牙簽。

  師:注意數(shù)的方法。第一個作好標記。(我們可以從“上往下”數(shù),引號中的讓幼兒說)

  師:好,剛才大家都數(shù)的.不錯。我們想把它記錄下來。拿出我給你們準備的統(tǒng)計表。哪位設計師能看懂?

  請一幼兒說說;蛟僬堄變貉a充。

  師:好,用圓點表示毛豆,用一豎表示牙簽,我們把它記錄下來。(請孩子們和老師共同記錄,老師在黑板上的樣紙上寫,接著讓幼兒完成)

  2. 出示圖二

  師:來看看第2個圖形。

  幼:正方形

  師:請你用毛豆和牙簽做出正方形。好了請坐好。

  師:請數(shù)數(shù):你用了幾顆豆子,幾根牙簽?

  幼:4根牙簽和4顆毛豆

  師:請做好記錄(一幼兒上黑板做)

  師:還有不同的嗎?

  有不同(方式拼圖形)的請幼兒上前數(shù)并在黑板上做記錄。

  3.出示圖三

  師:再看看第3個圖形。

  幼:長方形

  師:請開始?凑l的動作快。

  師:請你數(shù)數(shù),并作好記錄。

  師:你用了幾根牙簽、幾顆毛豆?

  幼:6根牙簽和6顆豆子。

  師:有不同的嗎?請不同的幼兒上來數(shù)并作記錄。

 。ㄉ倭藗教師小結:原來拼圖形可以有很多方式,我們的數(shù)數(shù)和統(tǒng)計內容也更豐富了。好我們再來挑戰(zhàn)更有難度的圖形好嗎?)

  剛才你們表現(xiàn)都非常不錯,F(xiàn)在先請你們把這些圖形拆開送回盤中。不要讓它跑到外面哦!

  三、第二次嘗試

  1.師:現(xiàn)在請你用豆子和牙簽搭一個你最喜歡的圖形。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并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圖形搭建。

  個別交流:說說你用了幾根牙簽,幾顆豆子。

  2. 如何讓你搭建的圖形站起來?

  大家都想看到你的圖形,你能讓它站起來給大家看看嗎?

  師:請你試試。

  師:你是怎樣讓它站起來的?

  幼:加一些毛豆加一些牙簽。

  師:(現(xiàn)在)總共有多少毛豆、多少牙簽?你覺得他像什么?

  好了的小朋友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四、展示

  師:我們的小設計師都非常不錯。先做好的可以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

  師:設計師們,把你設計的圖形拿上來。

  請個別幼兒大聲的介紹一下他的設計成品。

  好的小設計師們,讓我們來完成個大工程吧,將你們剛才立起來的作品都拿上來,我們組成個濱江新城區(qū)模型好嗎?

  五、結束

 。ê冒舻哪P,拿給其他小朋友去看看我們的成果好嗎?老師帶著孩子輕松愉快地出活動室。)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編5以內的加法應用題。

  2.初步獲得編加法應用題的感性經驗。

 。ǘ┗顒訙蕚洌

  物質準備:

  (1)教師演示材料:1個小熊玩具和1個小老虎玩具,玩具蘋果4個。

  (2)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內分別裝有5以內的玩具,如有的裝公共汽車3輛、有的裝小轎車4輛、有的裝小兔2只、有的裝水果5個等。

  (3)分組活動材料:

  A、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B、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C、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D、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邊操作實物邊描述。

  師:我先買了1個小熊玩具,又買了1個小老虎玩具,我一共買了2個玩具。剛才老師怎么說的?請?請小朋友照 著老師說也來說一說。

  教師出示4個蘋果,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描述。

  2.幼兒根據自己框子里的玩具,學習描述。

 。1)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里的玩具,互相描述,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

 。2)師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可以怎么說?

  3.教師在幼兒描述的基礎上,仿編加法應用題。

 。1)師:如果把"一共有3輛汽車"變成一個問題問大家,應該怎么問?(一共有幾輛汽車?)(2)提出要求:請小朋友根據框子里的玩具情況編一道加法應用題吧。

 。3)幼兒兩人一組,根據筐子里的.玩具情況仿編應用題。

 。4)師幼分享交流:框子里有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編應用題的?

  4.幼兒分組活動,根據情景自由編加法應用題。

  介紹各組材料:

  第一組:桌上擺放5輛車,有公共汽車和小轎車、有紅色的和黑色的車;第二組:桌上擺放4只玩具兔子,有小灰兔和小白兔、有大兔子和小兔子;第三組:桌上擺放3個玩具碗,大小、顏色不同;第四組:桌上擺放4個蘋果,大小、顏色不同。

  玩法:兩人一組,根據桌上擺放的玩具編加法應用題。一個編,一個聽,然后交換角色,繼續(xù)觀察玩上的不同點,編 另外一道 加法應用題。

  幼兒分組自由編加活動應用 題 。教師傾聽幼兒編題情況,特別是最后的問句。

  師幼分享交流:你選用什么玩具?怎么編題的?

  (四)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數(shù)學區(qū)投放玩具,引導幼兒根據玩具特征仿編加法應用題。

  生活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周圍環(huán)境中的事物編加法應用題。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組成,知道8 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

  2、感受并體驗8的組成中所分的兩個部分數(shù)之間的互換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中數(shù)字1-8及分合號若干套,放大的記錄單。

  2、幼兒用書的小橡皮圖卡8張,小盒子2個,記錄單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分橡皮。

  2、剪貼格子33、翻片片二、歸納8的分合記錄1、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分合記錄,引導幼兒檢查每一組的分合有沒有重復或遺漏,分和記的是否一樣。知道8的分成兩份有7種不同的答案。

  2、請幼兒根據記錄單上相像的兩組答案做出的標記,說說8分成兩份的7個答案中分別有那兩組分合式是相像的。

  三、學習運用互換的方式省略幾組相關的'分合式。

  1、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記錄單上的那幾組分合式可以省略,為什么?

  2、啟發(fā)幼兒思考并說出理由。(如3和5與5和3這兩組答案相像,可以將5和3省略,因為看到3和5就會想到5和3)四、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與分享。

  1、請幼兒選擇1張自己做的記錄單,將該記錄單上的7組分合式全部剪開,并把兩組相像的調整到一起,再嘗試拿去幾組相關的分合式,最后將留下的分合式重新貼在白紙上,說說省略了那幾組分合式。

  2、展示個別幼兒重新調整黏貼后的記錄單,請幼兒猜測,并說出該張記錄單上省略了那幾組分合式。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幼兒期正處于數(shù)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shù)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 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為父母服務,通過買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意識。在活動中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不但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水到渠成地讓幼兒掌握了仿編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學會仿編和解答4的加減應用題。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據水果卡片自編4的加減應用題。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請家長帶 幼兒去買東西,使幼兒了解一個買與賣的過程。

  2、物質準備: 準備各種水果卡片,人手4個替代物作錢。

  活動過程:

  一、以“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農民伯伯想請你們幫他摘水果,你們愿意嗎?”(愿意)

  二、游戲“摘水果”:師交代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

  三、分類活動:分水果

  1、引導幼兒將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間進行交流。

  2、交代任務:將各種水果分別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蘋果》

  “果園大豐收了,我們多高興啊,讓我們來唱首慶豐收的歌吧!”。

  五、師通過情景表演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1、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摘完水果了,我覺得真渴啊,我該怎么辦?(買水果吃啊!)可農民伯伯已經把水果賣給老板了,我得去買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錢?(4塊錢)我只有四塊錢,這些錢啊只能買兩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該買什么水果吃了。”

 、賻熧I了一個蘋果,提問題。

  “剛才老師做了什么事?(買蘋果)我原來有幾塊錢,(4塊錢)買1個蘋果花了幾塊錢,(1塊錢),仔細聽老師給你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谝龑в變毫私夥戮帨p法應用題的條件。

  “給你們提了什么問題?”(還剩下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還剩下3塊錢)

  “你們是怎么知道還剩下3塊錢的?”(因為老師原來有4塊錢的,買蘋果花了1塊錢,就還剩下3塊錢。)

 、鄄懦鍪舅闶娇ǎ4—1=3,引導幼兒了解各個數(shù)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學過了加法和減法,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減法)

  2、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還剩下的錢我想買什么呢?”

 、 師買了3根香蕉,提問題。

  “陳老師買蘋果花了多少錢?(1塊錢)那買香蕉又花了多少錢?(3塊錢)仔細聽,老師又給你們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谝龑в變毫私夥戮幖臃☉妙}的條件。

  “剛才老師給你們提了什么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一共花了4塊錢)

  “你們怎么知道一共花了4塊錢啊?”(因為老師買蘋果花了1塊錢,買香蕉花了3塊錢,一共就花了4塊錢)

  ③出示算式卡:1+3=4,引導幼兒了解各個數(shù)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加法)

  六、幼兒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時間去水果店買水果,我們來當家,幫爸爸媽媽到水果店買水果吧,請小朋友看看,爸爸媽媽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幾塊錢?”

  1、提出編題方法。

  4塊錢只能買兩次的水果,買一次水果后,問同伴一個問題;把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后,再編一個問題,考老師。

  2、請個別 幼兒進行仿編,師指導。

  七、游戲:“水果店”

  1、分配角色,2個女售貨員,2個男售貨員,編2+2=4的應用題。

  2、交代游戲規(guī)則:

  ①水果攤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個。

 、陬櫩唾I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問同伴一個問題,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后,再問老師一個問題。

 、蹚娬{最后的一句話不能說出答案,應該提問題去考別人。

  3、幼兒游戲,師指導。

  八、集體小評,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編的問題。

  九、結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這么棒,另外一個果園的農民伯伯也想請你們幫他摘果子,愿意嗎?(愿意)那就快跟老師去果園吧!”

  活動反思:

  幼兒期正處于數(shù)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shù)學教育活動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 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為父母服務,引導幼兒通過買東西花掉用去的錢、一共花掉的錢為條件將運算溶入到游戲中,剛開始發(fā)現(xiàn)幼兒對加法的理解較好,能通過組合算出最后結果,但有個別幼兒對較難的加減不太清楚,在數(shù)過手指后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買東西的游戲中,邊算邊練習找錢是對減法運算的培養(yǎng),并且引導幼兒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數(shù)字間的關系,在游戲中溶入了數(shù)學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要觀察幼兒活動,還要指導幼兒在學習時游戲的滲透。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球體的一般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能區(qū)分圓形和球體。

  2、讓幼兒發(fā)展比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乒乓球人手一個、硬幣人手一個、地球儀一個、珠子若干、紐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二、玩硬幣

  1、師:(出示硬幣)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拿出硬幣玩一玩,玩好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范玩,教師小結。

  師: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后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師幼再玩一遍轉硬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

  師:我們一起玩把硬幣立在桌子上轉,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像什么一樣?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師: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兒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2、師小結。

  師: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圓起來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

  4、師小結: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的,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

  五、找找

  1、在籃子里找出圓形和球體。

  2、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

  3、師小結。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東西都是球體,小朋友回去的時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東西也是球體,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再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首先反思自己。狀態(tài)不好,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太順;蛘呤墙叹邷蕚洳粔虺浞郑蛘呤菦]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覺整個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孩子講話沒什么激情,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課堂的突發(fā)狀況。以后一定多跟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緊密聯(lián)系起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教學,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學習看圖列式,熟練掌握各數(shù)的含義。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圖片、紙、筆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情趣。

  二、利用教具,學習6以內的加法。

  如幼兒園養(yǎng)了5條金魚,遙遙家又帶來了1條,一共有幾條?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號,并一起解決其中含義。)

  以同樣方法練習其他題目。

  三、利用幼兒用書

  四、作業(yè)交流。

  課后反思

  本課通過熟悉的情景觀察,語言的交流表達,游戲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動。使學生體驗并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圖計算6的加法,減法。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shù)學語言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得生動活潑,形體松,頭腦緊的情況和游戲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計算的興趣和對數(shù)學的求知欲望。在教學設計上,本著突出教科書編寫的原則: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著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是教學活動的教學和師生交流的`過程:有開發(fā)的意識和責任感,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盡量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教學。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2-21

大班數(shù)學教案09-26

大班數(shù)學教案03-31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3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5

大班數(shù)學教案范文04-17

大班《認識球體》數(shù)學教案04-29

關于大班數(shù)學教案11-29

(合集)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2

實用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