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實用的語文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五彩池這一奇特景觀,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二、教學重、難點:(目標1、3)
三、教學課時:(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師:1、同學們見過水池嗎?(說說見過的水池的樣子、特點)
2、見過五顏六色的水池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一起去看看。
3、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讀課文,標出每個自然段。
2、默讀課文,找出介紹五彩池的部分。
3、再讀課文,討論課文的段落層次。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藏、折(多音字)
折、丈、矗(翹舌音)筍(平舌音)
2、認清字形:
藏、碟、鐮、矗、耀、駕
3、討論如何記好生字、詞。
4、同學互相檢查自學效果。
〈四〉、鞏固練習:
1、抽讀生字、詞,口頭組詞。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內(nèi)容。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分段朗讀課文。
2、聽寫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這段話講什么意思?
2)、文章開頭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作者沒想到的是什么?
4)、“沒想到”和“真的”指的是什么?
5)、理解“騰云駕霧”、“神奇”的意思。
3、全班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齊讀課文。
2、思考討論:
1)、這一部分講的是什么?
2)、第二自然段
教案《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上冊《五彩池》教案六》,介紹了五彩池的.什么?(數(shù)量、顏色、大小、深淺和形狀)
3)、“晴朗”指的是什么?
4)、在晴朗的日子里五彩池是什么樣的?
5)、理解比喻句:無數(shù)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象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
6)、更讓作者感到驚奇的是什么?
7)、五彩池為什么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
3、鞏固練習:
1)、分段朗讀課文。
2)、說說五彩池的數(shù)量、顏色、大小、形狀。
3)、說說五彩池的神氣表現(xiàn)在哪兒?
〈四〉、課堂小結(jié):
1、分段朗讀課文。
2、說說五彩池給你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2、理解課文最后部分。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朗讀課文一、二部分。
2、說說五彩池的樣子、特點。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3、說說文章結(jié)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齊讀課文。
〈三〉、總結(jié)全文。
1、分段朗讀課文。
2、為什么說“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3、談談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1)、課文通過數(shù)量、顏色、大小、形狀等突出五彩池的特點,幫助我們學習景物描寫。
2)、適當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能使文章生動具體。
3)、五彩池的奇特景觀,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更激發(fā)了我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指導背誦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3、試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語文教案 篇2
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某個人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那將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呀!這個人的眼睛也將得到永生,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刻畫了讓人難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親;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動的“我”以及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讓人感動、讓人懷念,讓人學習。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北師大實驗小學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有著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較自私,不懂得關愛別人。我們學校一直堅持搞“感恩”教育。這正好是一篇滲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來喚醒孩子們的愛心。促使孩子們都來為別人、為社會獻愛心!本校的學生有很好的一個學習習慣,就是查閱資料,特別是上網(wǎng)查閱資料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會通過多種途徑查到相關的信息,豐富課內(nèi)外知識。本課中,學生對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了解得不多,可以鼓勵大家借助網(wǎng)上資料獲取相關信息,使之更多地了解有關內(nèi)容,以及捐助的意義,從而對于“愛的奉獻”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 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產(chǎn)生敬佩之情。
3、能夠領悟有一定內(nèi)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小書簽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
我們昨天已經(jīng)讀過了課文,誰來說說哪個情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當時琳達只有14歲,母親就不幸去世了,當警官來訪,為了醫(yī)院要取用母親的主動脈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親的意見時,琳達和爸爸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焖俚恼乙徽蚁嚓P的句子,用”――”畫出琳達的表現(xiàn),“浪線”畫出父親的表現(xiàn)。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2、匯報:指讀琳達的表現(xiàn)。
3、琳達無法抑制自己的痛苦,沖著父親哭喊著,(生接讀)琳達發(fā)瘋似的哭喊著,(生接讀)可是父親卻這樣說,(生接讀)
4、談感受。指導讀。
5、看似普通的話語,女兒卻感到是振聾發(fā)聵的,你怎么理解“振聾發(fā)聵”?接著學生的回答,問:爸爸的話使琳達受到了哪些觸動?
6、那振聾發(fā)聵的話是什么呢?我們也記住這句話,慢慢的理解、慢慢的體會吧(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父親那振聾發(fā)聵的話語給琳達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父親便開啟了琳達那扇愛的大門――導讀5-7自然段。(生讀父親的話)
2、父親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流露出了怎樣的心情?指讀。
3、父親曾說過: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那么死也是有意義的。父親認為捐獻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義?能從他的的話中感受到嗎?談讀結(jié)合。
4、在談論生與死這個話題的時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兒!我們再來通過朗讀感受一下父親那偉大的心愿吧!女、男分讀兩次話。
四、學習并感受“驕傲”:
1、父親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琳達感到驕傲,事實上不僅是琳達,就連14歲的溫迪都為此而感到驕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當中有一個詞就反復出現(xiàn)了多次,這個詞就是“驕傲”。
2、默讀下文,畫出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3、指讀四處句子――出示句子――集體讀。
4、琳達把父親的話告訴了溫迪,溫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動了,此后,她也見證了外公捐獻角膜的動人一幕。她對媽媽說了什么?溫迪為誰感到驕傲呢?為什么?
這種行為是多么令人驕傲呀!溫迪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著濃濃愛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為母親、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所以她驕傲的對媽媽說。師生對讀對話。
5、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這話是什么意思?追問:還有什么?
父親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溫迪的眼睛里,溫迪為此感到驕傲!琳達也為有這樣懂事的女兒感到驕傲。沒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臨到了這個家庭里。什么事?
6、聽說有的同學在讀這部分時滿含著淚花,誰來給大家讀讀文章中的句子?
年幼時失去了母親,中年時失去了父親,兩周后又失去了可愛的小女兒。女兒,這是媽媽唯一的希望呀!琳達再也看不見女兒那碧藍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見她那栩栩如生的畫了。這豈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達卻承受住了,她是怎么做的?我們一起讀一讀!
7、為了別人能夠見到光明,溫迪愿意像外公、外婆一樣在死后捐獻自己的眼睛,為了別人能見到光明,琳達在承受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時,幫助父親、女兒實現(xiàn)了他們的愿望。這是多么無私的驕傲,多么偉大的驕傲呀!溫迪去世三周后,琳達收到了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學一起懷著感激之情給琳達讀讀這封信好嗎?
8、琳達一邊看信一邊想。齊讀15自然段。你認為溫迪是為誰而驕傲?為了什么而驕傲?
9、透過那雙閃爍著驕傲光芒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jīng)說過(帶學生說):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復,那么死也是有意義的。這不僅是溫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連14 歲的小溫迪也做到了。他們的眼睛仍在世上煥發(fā)著生命的光彩。
所以說他們的眼睛就是一齊讀課題。
10. 你認為這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11. 這是愛的永生,是奉獻精神的永生。他們這樣做有助于別人,有助于人類,有助于世界。這是多么令人驕傲呀!孩子們,再來讀讀課題,相信你們的感受會更深刻。――齊讀(飽含著濃濃的愛意。┰僮x課題。
12. 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這樣的眼睛呀!僅我國就有400多萬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國的角膜庫存卻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進行角膜移植手術。他們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著。因為他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像琳達一家人一樣愿意死后捐獻自己的器官。你們聽說過這樣的事嗎?你們看,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五、課外延伸,展示資料
。ǔ鍪緢D片)他叫吳翼飛,是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在大家眼里,他是一個陽光、善良的大男孩,去年他死于骨癌。他的眼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出示圖片)這是吳翼飛生前為角膜捐獻中心所設計的宣傳圖案:它是由無數(shù)片美麗的花瓣編織成的一顆美麗的心。它似乎在呼吁著我們“獻出一點愛吧,世界將會更美好!”此時此刻,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說,把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寫下來,好嗎?――(把想要說的話讀給大家聽)
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么小就懂得感動與關愛。這不禁使我想到多年以后,你們當中一定會有人主動捐獻出自己的器官。因為你們已經(jīng)同琳達一家人一樣深深的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我們再來用心的朗讀一次父親那令人振聾發(fā)聵的話吧!
六、總結(jié)升華:
孩子們,老師把喜歡的3句名言,還有從書中摘錄的爸爸的話制成了小書簽,送給你們。好好收藏起來,好嗎?相信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生命的感悟一定會更深、更透徹。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人需要我們的幫助。讓我們伸出友愛之手吧!讓我們?nèi)伺c人之間因真情而溫暖吧!讓他人因有我們的存在而驕傲吧!
教學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坍嬃恕拔摇钡母篙厼榱怂四軌蚋玫纳,盡自己最大所能來幫助別人延續(xù)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貴品德,并借此來教育“我”和所有的人。
曾有專家大發(fā)感慨:現(xiàn)在我們的一部分語文課都是游離于文本之外的。文章寫得很美,寫得很有深度,但是我們老師在講課中卻不能夠引領著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中去。我想這么感人的故事我要是講不出感覺來,那就是失敗!于是我用心的感受著,用心的朗讀著,我的淚水一次又一次的奪眶而出,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那溫暖的家,如果缺了任何一個人,我們將如何的面對現(xiàn)實?我那慈愛的爸爸,溫柔的媽媽,我那疼我愛我的丈夫、活潑可愛的小女兒……我不敢想像。而琳達一家人卻對此事是那么的平靜。他們沒有哭得死去活來,沒有發(fā)瘋,而是在失去親人那極度悲痛中還能夠捐贈出器官給別人,并以此為驕傲。這怎能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呢?我走進了課文里,我感動了,我要通過教學,帶著我的學生也同我一樣走進文章當中去,我要讓他們理解、懂得愛的奉獻的真正含義。
雖說是教育,但這是語文課,我們在具體執(zhí)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離開語言環(huán)境進行空洞、抽象的說教,我讓學生讀中感悟,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探究課文有關詞句的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以“情”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nèi)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并喚醒學生要有愛心,培養(yǎng)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愛。
果真,在老師那濃濃的愛意引導下,在課文中那感人的字里行間中,學生明白了很多,那凝重的課堂氛圍似乎就是在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入情入境。特別是第12、13自然段的內(nèi)容,學生讀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一堂課下來,雖說是情感味很濃,但是我有一種感覺就是講的過多,牽的過多,生成的內(nèi)容并不多,原因是我的預案設計的過于細致,走教案成分過重。這節(jié)課上得還是不夠大氣。我想今后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設計的思路,有張有弛、有收有放!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四個生字,理解語句意思,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不應拘泥守舊,要學會變通的道理。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學習小“金鑰匙”一邊讀一邊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嘗試誦讀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對讀,趣味誦讀。
3、通過學習,感受文言魅力,學生對文言文有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學習小“金鑰匙”一邊讀一邊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嘗試誦讀文言的寓言故事,文白對讀,趣味誦讀。
2、懂得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導學案設計:
1、讀——仔仔細細閱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理解——對照譯文,理解句子,了解課文內(nèi)容。
3、質(zhì)疑——有什么疑問,標注出來。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活動:
聊一聊買衣服或鞋子的經(jīng)歷。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1、猜字揭題。(觀察課文插圖“履”。) 【板書“猜”】
2、介紹作者:(先讓學生介紹,教師適當補充)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前233)即韓非。 我國戰(zhàn)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當時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學生。韓非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稱《韓非子》,現(xiàn)存55篇。他提倡法制,反對以血統(tǒng)為中心的等級制度。
二、試讀質(zhì)疑
(一)質(zhì)疑并檢查自學情況
1、引導學生質(zhì)疑課題。
2、檢查預習。
、俜怕暲首x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谥该x,正音。
、蹖W習多音字:度、寧。生字:罷。
(二)理解故事大意
1、古文譯文對照讀!景鍟皩φ兆g文”】
2、理解課文大意。
3、說說寓言的主要內(nèi)容。
(三)趣味讀文
1、讀出節(jié)奏——跟讀、搖頭晃腦讀。
、俾牱蹲x。
、谧杂删氉x,讀出節(jié)奏。
、廴嗪献鞲x。半句半句讀,古文——譯文!景鍟胺磸驼b讀”】
三、研讀交流
1、默讀思考。把難理解的地方標出來,并小組討論,試著解決。)
(1)何不試之以足?(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試鞋呢?)
(2)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景鍟扒抑寐摹薄kS文了解“坐”——“座”】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賣一雙鞋,先自己量了腳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時,忘記拿量好的尺碼。)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說:“我忘記拿量好的尺碼來了!庇谑,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買成。)【板書“不得履”。隨文了解“反”——“返”!
(4)曰:“寧信度,無自信也!薄景鍟皩幮哦,無自信”】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分角色朗讀本文。
3、討論:最終這個鄭國人沒有買到鞋,為什么沒有買到?你覺得這個鄭人是個怎樣的人?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你從中感悟到什么?(做事不能過分拘泥于形式,要從實際出發(fā)。)【板書“從實際出發(fā)”】
四、拓展延伸
可見這個人真是“固執(zhí)至極”別人勸也聽不進去。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事例嗎?請聯(lián)系實際加以說明。
五、總結(jié)升華
看來文言文,用字不多,卻能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璣”。所以我們學習文言文課采用“猜、對照譯文、反復誦讀”的方法。
六、作業(yè)布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2、擴寫。注意寫出當時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且置履 不得履
寧信度,無自信
(從實際出發(fā))
(副板書)文言文:猜、對照譯文、反復誦讀)
【教學總結(jié)】
反思本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學生讀不懂文言文主要原因是古文中有些字詞意思和現(xiàn)代文有所不同,所以掃清字詞障礙,是學習的基礎。在學生讀通全文的基礎上,我把課文中幾個有難點的字用課件出示,有一個句中出現(xiàn)兩次卻意思不同的字“置”,有通假字“坐”“反”,有多音字“度”,學生弄懂了這些關鍵字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就非常容易了。
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方法的引導。比如:在學習“置”時,我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古文中的意思,又相機出示了兩個現(xiàn)代使用的詞“置身事外、置辦家具”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理解他們的意思,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目的。另外,在學習課文伊始,我就讓學生首先回憶過去學習古文的方法,并要求他們使用這些方法自學課文,使學生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還掌握了方法,實現(xiàn)了“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
朗讀貫穿始終。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了層次閱讀。首先是讓學生通讀課文,讀準字音;然后是標出停頓,讀出節(jié)奏;并在學文過程中,變換各種形式的`讀,如:體會人物心情讀,分角色讀,譯文原文對照讀等。最后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中,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讀出古文的韻味。這樣層層推進,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也把“以讀為本” 落在實處。
課堂充滿樂趣。古文本來是比較枯燥的,如果逐字逐句理解課文,課就會感到乏味、單調(diào)。為了增加趣味性,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件出示一段無聲的幻燈片,讓學生用課文中的原文配音。學生看著有趣的畫面,非常興奮,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很順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并不是讓學生按譯文復述,而是要求他們加上聯(lián)想和想象,再運用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橹v一講這個故事。結(jié)果學生們學得是興趣盎然。
盡管精心備課,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不足之處:
在剛開始上課時,我讓學生比較古文和現(xiàn)代文的不同之處,有學生說:“古文有詞語顛倒的現(xiàn)象。”我很高興地總結(jié)她的發(fā)言“這是語法規(guī)范不同!痹趯W習課文的最后,我提問“誰能告訴鄭人買鞋子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用腳去試!薄拔覀儗W了古文,這句話用古文怎樣說?”學生經(jīng)過思考, 回答“試之以足!边@時,我忘記點出這是詞語倒置現(xiàn)象,還可以說成“以足試之!边@里本來是可以讓學生對古文的詞語倒置現(xiàn)象加深印象的時候,我卻忽略了,下課后非常后悔。這不是課前的預設,所以課上出現(xiàn)新情況就沒有及時調(diào)整,還是課堂機智不夠,這還是以后需要“修煉”的地方。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后”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植樹造林的道理。
認識11個生字,會字6個字;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書寫“以、更”。
小組合作探究
課文插圖圖片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松鼠嗎?你們知道松鼠是什么樣的?誰愿意說一說?[板書:松鼠]你們對松鼠有些什么了解?[板書:松果]
齊讀課題。
小松鼠和松果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我們今天來讀一讀這個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在讀書過程中,有什么困難?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3、小組交流生字詞的情況,通讀課文。
4、說說課文講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結(jié)果怎樣?
三、學習生字詞
1、出示以下生字詞(帶拼音):(指名讀)
[ 聰明 活潑 忽然 眨 眼睛 如果 總有 以后 主意]
3、學生認讀去掉拼音后的詞語。(個別讀,小組讀,全班讀)
4、學生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掛圖)說說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這么美麗的森林里,看著綠油油的松樹,吃著香甜的松果,你想說些什么?(指導讀句子: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導寫字“以”、“后”、“更”
1、注意觀察“以”:哪些筆畫落在豎中線上?最后一筆是一點。
2、注意觀察“后”的兩個撇:“平撇”和“豎撇”(平撇要寫平,豎撇要先豎后撇)
3、注意觀察“更”的“豎撇”,要先“豎”后“撇”。
4、學生描紅,教師范寫“以、更”。
5、寫字練習,展示作品,評議。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開火車讀本課生字。
2、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邊玩一邊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來了,(出示投影)引讀: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學習自由讀句子)
討論:讀了這句話,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這句話,注意讀出擔心、驚訝的語氣。
大家想一想,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到處是(讀詞)光禿禿的,小松鼠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
3、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們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還會怎么做?
2、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種下的松果怎樣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嗎?我們用欣喜的語氣來讀第五自然段!(師范讀,生自由讀。)將來這里會怎樣?(齊讀最后一句)
討論:小松鼠在這松樹林里生活得怎樣?
五、寫字指導“主”、“意”、“總”。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筆畫的位置。 、
2、區(qū)別“意”與“總”心字底的不同。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
4、寫字展示,評議。
六、擴展活動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動物們在松樹林里生活得怎么樣?動手畫一畫未來的森林。
板書設計:
松鼠和松果
松鼠 ————吃————松果
。ǚN)
長 松 樹
教后記: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5
8 三打白骨精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13個,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4單元)。
2.學會按照課文后練習第3題的提示簡要復述課文。
3.懂得對敵人不能講慈悲,要善于識破敵人的詭計,并和敵人斗爭到底。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大致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段,精讀第二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趣。
1.簡介《西游記》。
2.板書課題:我們今天學習《西游記》中的一個故事!秾O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學們想學嗎?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
、僮x準生字字音,并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
、诳陬^填空:
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先變成( ),又變成( ),最后變成( ),都被孫悟空識破,孫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讀后檢查。(略)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孫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幾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點段”分段法)
2.分段討論:
可以有兩種分法:第一種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為一段,首、尾各一段。
第二種分法:三次怒打獨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讀第二段。
孫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學習第一次怒打。
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課文分幾步把孫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經(jīng)過寫清楚的?課文又是怎樣寫白骨精和孫悟空的?
1.找到寫白骨精的句子讀讀,想想寫了白骨精的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2.讀讀寫孫悟空打白骨精經(jīng)過的句子,劃出有關“打”的動詞。(嗅、凝視、吆喝、舉、打、識破、追趕)
說說“以”這些動詞中可以看出孫悟空有什么特點?
3.齊讀寫唐僧的句子,從“責怪”一詞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點?
4.課文寫孫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寫的:一寫白骨精;二寫孫悟空;三寫唐僧。主要寫孫悟空。
5.按三步給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層。指名三人各讀一層。
6.簡要說說孫悟空—打白骨精的經(jīng)過。
7.總結(jié)學法:
、 找句子一分別找到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句子。
、 想特點一讀讀想想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特點
、 分層次一按三步分三層。
、 說經(jīng)過—簡要說說打的經(jīng)過。
孫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內(nèi)容下節(jié)課再學習。
五、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題1、2、3。
2.熟讀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鞏固生字新詞,學習課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徒弟、詭計、妖怪、金箍棒、識破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回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用同樣的方法自己學習第三、四段。
(1)找到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句子讀讀,要求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來。
(2)給三、四段劃分層次。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別讀寫白骨精、孫悟空、唐僧的語句),讀后評價。
3.分四人小組輪讀第四自然段。小組內(nèi)互相幫助。
4.指名三人讀第四自然段,讀后評價,老師點撥。
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語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學生邊讀邊填寫下表:
┌────┬───────┬──────┬─────┐
│ │孫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擋│
├────┼───────┼──────┼─────┤
│ —打││ ││
├────┼───────┼──────┼─────┤
│ 二打│ │ ││
├────┼───────┼──────┼─────┤
│ 三打 │ │ ││
└────┴───────┴──────┴─────┘
根據(jù)上面的語句討論:
(1)讀讀寫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變化和逃跑的語句,比較三次寫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樣的? (詭計多端、善于變化)聯(lián)系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2)讀讀孫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語句,比較三次寫法的不同,思想孫悟空有什么特點? (火眼金睛善于識破妖計敢于斗爭具有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
(3)讀讀唐僧阻擋的語句,比較三次寫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說的“人以悲慈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話錯在哪里? (本來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對白骨精講慈悲就大錯特錯了,教案《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4單元)》。因為店僧人妖不分,善惡不辨,不應該對敵人講慈悲。)
(4)三次寫法不同有什么好處?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詭計多端,表現(xiàn)孫悟空善于識破妖計、勇敢機智的斗爭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惡不辨的弱點;同時這樣寫避免了語句的重復,把故事推向高潮,.為唐僧最后把孫悟空趕回花果山作了鋪墊。
三、學習第五段。唐僧不但認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孫悟空怎樣了?齊讀課文最后—段。
四、作業(yè)。
1.作業(yè)本5、6題。
2.讀熟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熟讀課文,回答課文第1題的幾個問題,進一步理解課文,提高認識,按提示簡要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性命索性慈悲詭計多端騰空而去毛發(fā)直豎
二、指名讀課文(5人每人一段)
讀后回答課后題1的3個小題目。
三、按照課后第3題的提示,簡要地復述“三打白骨精”的經(jīng)過。
1.復述“—打”經(jīng)過。
、購褪龅囊螅
(1)內(nèi)容正確,不丟主要內(nèi)容
妖怪想吃唐僧,變成村姑。
一打:悟空識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責怪悟空。
②語言簡潔(說得具體在這兒不作要求)。
、壅Z句通順,用詞得當。
學生試著復述。師生評議。
2.復述“二打”經(jīng)過。
3.復述“三打”經(jīng)過。
四、作業(yè)。
1.熟讀全文。
2.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9 詞兩首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jié)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么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斜風:微風歸: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只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游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愿離去。
五、總結(jié)升華
1、請同學們自愿理解詞意。
2、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ù笞匀唬
3、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板書設計:
白鷺飛斜 風細雨
漁歌子 桃花流水 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 不須歸
10 螳螂捕蟬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4. 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
讓學生憑借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會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運用聯(lián)想、想象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領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藝術技巧。
教學重點
1、形象思維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節(jié)及精練語言。
3、樹立“歷史的”“美麗的”觀念。
教學方法
1、“切入情節(jié),激發(fā)想象”法
如《衛(wèi)風氓》:“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些典型情節(jié)可引發(fā)學生想象女主人公的具體生活情節(jié)和既“悔”且“恨”的情調(diào)。
2、“運用對比,探討開拓”法
如將《衛(wèi)風氓》與《邶風靜女》兩首詩對比,從“怨”“興”中把握形象,探知當時社會的“民情”和“制度”。
3、“語言分析,體味神韻”法
如《衛(wèi)風氓》抓住語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貿(mào)”“車”“不見”的暗示性,進行推斷想象“士”的“貳”“二三”及“不思其反”,進而把握形象。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孔子曾經(jīng)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什么叫“思無邪”呢,就是思想純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同學們想不想做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磕敲词裁词恰拔馁|(zhì)彬彬”呢?(可讓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明確)“文質(zhì)彬彬”原義是文華和質(zhì)樸配合得恰到好處,今義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禮貌。同學們,讓我們就來學習,接近“文質(zhì)彬彬”吧。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檢查并深化預習效果,貯存文字、詞語所傳達的信息。
、谝罁(jù)情節(jié),激疑發(fā)問,總理三首詩。
A、三首詩均選自《風》,即民間歌謠。結(jié)合歷史知識,扼要說明當時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
明確:a奴隸制社會,奴隸和奴隸主階級尖銳對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b生產(chǎn)力極為低下,人們對理想的追求。c在戰(zhàn)爭和徭役中,人們爭取和平生活的愿望和表現(xiàn)出的.愛國熱情。
B、詩歌常選擇典型的情節(jié)來烘托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調(diào),本文三首詩分別選用了怎樣的典型情節(jié)?
明確《氓》主要情節(jié):“以我賄遷”“三歲食貧”“靡室勞矣”;《無衣》主要情節(jié):“袍”—“澤”—“裳”;“戈矛”—“矛戟”—“甲兵”;《靜女》主要情節(jié):“愛而不見”“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2、具體研習《秦風無衣》
、偌w朗讀《無衣》這首詩,思考三章的異同點,并回答其原因。
明確:同:句式相同,內(nèi)容相近。
異:每章僅三字不同。
原因:A、屬重章復唱的手法,不僅構(gòu)成類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同時也為了換韻,充實和擴展內(nèi)容。B、每章首句均用反問句開頭,更突出主人公的愛國精神。
②詩中在與“子”相對上用了一個“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兩處“我”字,體味一下“我”的妙處,并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我”的形象。
討論明確:“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拔摇笔潜Pl(wèi)家園的愛國者形象。“我”是出自內(nèi)心的自覺者形象!拔摇庇质且粋象征。開頭反問,后以“我”的行為“同”和“修”書寫正義參軍歌,此愛國之情,英雄之舉,躍然紙上。想象當以此為萌發(fā)點,也應以此為歸宿點。
三、課堂練習
賞析下面這首詩。
鄉(xiāng)愁的四韻(錄其二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xiāng)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的臘梅香
臘梅的芬芳
是母親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四、布置作業(yè)
1、《氓》和《靜女》均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形象,對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xiàn)象?
2、《氓》中的典型情節(jié)可以從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選擇,但有一點必須探究,女主人公為什么會被遺棄呢?
3、詩歌常常調(diào)動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形象,但有一點是主要的,就是運用形象思維。在形象思維中比興、對比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領悟到了什么?
4、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無根據(jù)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jié),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形象。請你就"咥其笑矣""愛而不見"及《靜女》中的睹物思情進行大膽想象,以塑造出鮮活的形象——將《靜女》改寫為小故事。
第二課時(教學方法同上節(jié)課)
一、導入
愛情是個不衰的話題,《氓》和《靜女》塑造出兩類愛情和形象,但有一點較為相同,無論《氓》中的"秋以為期""以望復關"還是《靜女》中的" 我于城 ""愛而不見",看樣子是"自由戀愛"了,我們應怎樣來認識這個問題呢?而《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遺棄,其兄又"咥其笑矣" ,《靜女》中的靜女卻又為 "士"所熱戀,這又該怎樣認識呢?凡此等等,你是否想過有個答案呢?讓我們來學習這兩首詩。
二、教學《衛(wèi)風氓》(板書課題)
1、上課堂我們留下了思考題,先來研究第2題。
討論明確:答案可能是多樣的。
“士”之變心說:情節(jié)為“不見復關”的暗示性;“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的顯示性。這一切告訴我們“士”的變心是關鍵原因。
社會制度說:情節(jié)為“抱布貿(mào)絲”至“以我賄遷”,“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士”騙取了錢財,生活由貧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經(jīng)濟上,正如恩格斯所說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錢關系。
年老色衰說:情節(jié)為之“氓 之蚩蚩 ,抱布貿(mào)絲”,“三歲為婦”,年老色衰,引起“士”變心。
2、研究作業(yè)第3題。
明確:形象思維是以感情意象作為思維對象的,而這些意象是具體而不是形象。具體與形象之間按照客觀生活邏輯為準則。因此比興、對比則成為常用的手法。
3、 桑葉新鮮潤澤時,斑鳩貪吃桑這一形象,當和姑娘年輕漂亮時被男人迷戀,而使姑娘沉溺于愛河之中這一形象具體結(jié)合時,這就成為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第二自然段的藝術形象,讓人們看到抽象的結(jié)論——男人喜歡的是貌而非人的心靈,同理"桑之落,其黃而隕"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也屬如此,這是"興"的藝術手法。"而"對比"則和"興"不同,常常用同類形象之間的生活聯(lián)系的手段進行正反對照,"士"前為"信誓旦旦"——傾慕求婚,否則"反是不思"遺棄舊歡,前后形象形成強烈對比。
師生在欣賞時抓住意象這第二自然段的藝術形象進行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才可領悟此詩,進入詩的鑒賞的殿堂。
三、研讀《邶風靜女》(板書課題)
1、檢查同學們想象改寫《靜女》的作業(yè),由學生代表朗讀自己改寫的文章,師生共同以藝術欣賞的目光評析再創(chuàng)作的作品。
明確:應抓住典型情節(jié)進行
解說:此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完成再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活動。
2、研究"自由戀愛"及《氓》和《靜女》中的兩"士"為何對戀愛有兩種不同觀念的明確:"愛情"可以說是永恒的話題。在不同社會中有不同的戀愛觀!睹ァ分小氨Р假Q(mào)絲”,“士”的身份可為"商人",《靜女》中"俟我于城隅""自牧歸荑","士"可為田者,為思維提供了根據(jù)。
在由原始社會演變到奴隸社會后,勞動人民之間的戀愛,還是在人們的勞動與生活中產(chǎn)生的,這是當時社會的產(chǎn)物,和我們今天的"自由戀愛"理念上有不同。
四、課堂小節(jié)
我們從《〈詩經(jīng)〉三首》的學習,了解了《詩經(jīng)》所處時代的生活,學到了人民的愛國精神,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我們還學會了抓住典型情節(jié),運用形象思維來欣賞詩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體生動的氣氛和情調(diào),還學會了在凝練的語言中把握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學們應把這些化為技能,凈化靈魂,爭做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五。
2、運用所學方法,欣賞下面一首詩。
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菲菲。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3、寫一篇讀詩心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揣摩本文精當?shù)恼Z言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p>
教學重點
同上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2、3
預習要求
思考文后練習一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把握內(nèi)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xiàn)在哪里?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么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4、最后一段作者講了什么道理?
明確:
1、“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 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后變成平庸之人
3、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二、揣摩語言
[講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簡潔,本文語言尤為精練。前兩段敘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詩立就”的神童到“泯然眾人”的過程及原因,僅用了158個字,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甚至每個字都有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
[例]
1、“世隸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的必要鋪墊,既襯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2、“啼”:一個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tài)。
請同學們嘗試著到文中發(fā)掘發(fā)掘。
(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
明確:
1、“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奇之”“賓客其父”“乞之”:三言兩語就從旁襯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華。
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僅一句話就刻畫出方仲永父親貪圖小利、愚昧無知的形象。
4、“不使學”:三字看似平淡,卻也點明了仲永終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敘事:僅以一“見”一“聞”一“問”就交代了方仲永后來的變化和結(jié)局。
6、結(jié)尾議論: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以上,教師可摘要啟發(fā)講解。
三、質(zhì)疑探究
[投影]
敘述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說說你的依據(jù)。再想想:作者為什么要詳寫這一階段呢?
明確:
方仲永才能出露時的幼時階段詳寫;理由略;詳寫這一階段,意在說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確實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這個時期,就已經(jīng)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種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學”。以方仲永為反面的例子,來說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體驗與反思
[投影]
你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系,即“人的天資”與“后天教育”的關系?假如你認為自己很聰明的話,讀了后,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假如你認為自己還有點笨,讀了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啟發(fā)?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教師小結(jié)
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系。
由此看來,人的成長,關鍵在后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老師贈送你們一條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們珍惜讀書機會,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六、作業(yè)
1、完成文后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語文教案 篇8
《問小草,問小花》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書的13個生字,能夠準確認讀。
2.能夠比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珍珠”“淚滴”指的是露珠,了解露珠這種自然現(xiàn)象及其太陽出來、露珠消失的自然想象。
4.學生學會抓住文中的一些詞語來體會理解,如“亮晶晶”、“一串串”、“水靈靈”、“一顆顆”,學會展開聯(lián)想,并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自學中找到學習記憶生字的方法,牢固掌握生字認讀。
2.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求答案。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文中的詞語,理解體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jié)學習方法,積累運用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像,激發(fā)興趣。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樹林里飛來了一群快樂的小鳥。,它們飛來飛去,可熱鬧了。突然,一只小鳥趴在草叢看得十分認真。你們知道它看見了什么嗎?(知道,是露珠;不知道)于是小鳥們議論開了,你們猜:“它們說了寫什么呢?”(是珍珠;是水珠;是淚滴;是下雨的雨水)
好,讓我們一起去問問小花、小草吧!
二、配樂,老師范讀課文。
三、在小鳥的疑問當中,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生字吧。
1. 讀讀課文,你有哪些字不認識,把它畫下來吧。
2. 把你不認識的字對照拼音認真拼讀,看看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呢?
3.把你自己剛剛學會的生字在小組里面交流一下,說說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小組同學吧。
4.學生匯報自學情況:當個小老師,給大家講講怎樣記住生字呢?(給小老師發(fā)小印章)
5.檢查自學生字的效果:
(1)準確認讀。
(2)打炮游戲。
(3)找朋友,連線。
(4)猜字謎。
四、讀課文,提出問題:
1.小鳥是怎樣問小草和小花的呢?
有感情地讀一讀。
同學之間互相評一評。
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老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亮晶晶”“一串串”“水靈靈”一顆顆”)學生說出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理解.
2.太陽公公出來啦,小露珠又不見了,小鳥們,你們知道小露珠跑到哪里去了呢?
(體會“藏起珍珠”的“藏”,“抹去淚滴”的“抹”)
3.學生欣賞露珠的圖片,在看的時候可以用你學習的詞語來描述,也可以抒發(fā)情感。
4.小鳥們,你們今天認識了小露珠,他們是那么晶瑩剔透,閃亮可愛,你想告訴小露珠什么悄悄話呀?
五、學生進行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又有什么收獲呢?
《問小草,問小花》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一個生字,認識“門字框”。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學會用“什么”提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小朋友回答。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珍珠”“淚滴”指的是露珠,知道太陽出來了,露珠蒸發(fā)了,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知道“珍珠”“淚滴”指的是露珠。
教學難點
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王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伙伴,快看,它來了(出示小鳥圖);仔細聽,它在說什么呢?(教師范讀)小鳥真是一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我們能不能也向它那樣也來問問小草,問問小花呢?(邊說邊貼出小草、小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
邊說邊板書“問”,這個字念什么?
1.讀音
2.學習新偏旁:“門字框”
3.你怎么記住這個字?
4.觀察“問”在田格中的位置,說一說。
5.看老師怎么寫。(師范寫)
6.學生描紅、臨寫。
7.詞語積累
二 初讀課文:
1.打開書《課問小草,問小花》看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同桌對讀:聽聽字音讀準了嗎?
3.再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課后生字認真拼一拼記一記。
檢查讀音:(1)出示生字卡片(2)出示詞卡
4.現(xiàn)在我們把這些字詞放到課文里,再小聲讀一讀課文,看你能把它句子讀通順嗎?
5.數(shù)一數(shù)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句話,看一看哪幾句話寫的是問小草,哪幾句話寫的是問小花 。
指名回答。
三、學習朗讀課文:
(一)讀“小草”一部分看,小草在向你招手,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吧。
1.小聲自由讀:
2.現(xiàn)在你的小鄰居就是小草,你快點問問他。(同桌對讀)
3.教師:我想當小草(師戴上頭飾),誰來問問我呀?(指名讀)
4.誰想當小草,誰來問問他?(指名讀)
剛才小鳥小草提了一個什么問題?
“你掛著什么?”
5.出示“什么”你能用這個詞提一個問題讓同學們回答嗎?
學生自由提問并回答。
6.揭示答案:問:小草掛的'是什么呢?
估計學生能回答出是露珠。
(根據(jù)回答可出示“露珠”一詞)
7.露珠什么樣,你再讀讀書體會什么叫亮晶晶。
8.那你知道還有什么也是亮晶晶的嗎?
估計學生回答:水晶 冰塊 鉆石 星星等
(二)讀“小花”一部分 小草掛著的一串串的,亮晶晶的是——露珠,那小花捧著的又是什么呢?快去問問小花吧!
1.自由讀
2.這回你的小鄰居變成小花了,你快點問問他。(同桌對讀)
3.小花捧的是什么呀?
4.誰想當小花?誰來問問他?(指名讀)
(三)讀最后一部分 淘氣的小露珠來找小草小花玩,好像一串串珍珠,又像一顆顆的淚滴。這時,太陽公公升起來啦,快看,小草小花怎么了?
1.你快小聲讀讀吧!(自由讀)
2.誰能說一說,小草小花怎么了?(指名讀)
3.理解詞語:
(1)什么樣子是“羞羞答答”?
(2)“藏”“抹”什么動作?
(3)那你能加上動作再讀讀嗎?(自由讀)
(4)指名讀
四、再讀課文:
看,小鳥又飛來了,這次你們和小鳥一起再問問小草小花吧!(齊讀課文)
五、小結(jié):
今天,我們通過問小草問小花,知道了什么?原來小草掛著的、小花捧著的是露珠。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課的生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教案【精選】07-25
語文《絕招》教案03-31
語文樂園教案06-08
語文教案07-20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園地八》語文教案03-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4-03
小學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二》04-17
小學語文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