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能正確說出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和基本特征;
2、探索興趣的激發(fā),以及觀察、比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2、準備四種顏色的圓圈(紅、黃、藍、綠四色)
【活動過程】
一、讓每位幼兒自由選擇一樣物品,請他們自由的觀察、觸摸和擺放。
師:每位小朋友到老師這來拿一樣玩具,待會玩的時候,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拿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它摸上去是有什么感覺?把它放在桌子上看看會怎么樣?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幼兒帶著問題自由操作,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給予指導)
二、教師從幼兒的觀察中向學生介紹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及其特征。
1、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向別的方向滾,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總向周圍滾”,“我玩的是方積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我玩的是可樂瓶,一推,它就向前滾,一擋,它就停下來。我把小可樂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3、教師對于幼兒的觀察分析進行總結型概述。
師:球體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看都是圓的,放在平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
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中間上下一樣粗,把它平放在一個平面上,會前后滾動,像一根柱子;
正方體有六個面,六個面一樣大,都是正方形,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都不能滾動;
長方體和正方體差不多,有四個面是一樣大,是長方形,還有兩個面是正方形,也是一樣大,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也都不能滾動。
三、請幼兒分別將各種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等形狀的物品進行分類,并請能力強的幼兒檢查是否放對了。
師:為了證明小朋友們都認識它們了,下面來請小朋友將手中的物品分分類,將球體放入紅圈內,將圓柱體放入黃圈內,將正方形放入藍圈內,將長方體放入綠圈內。(分好后)
師:我請小朋友來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分對了,如果有錯,應該放在哪里?
四、請幼兒從周圍環(huán)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教室內的事物)
師:不知道小朋友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我們教室里面有很多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物品,大家來找找看好不好?(找到后,老師夸小朋友們真厲害)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常見的數數方法對40以內物體的數量正確計數并確定總數。
2、學習在圓形物體上,借助輔助物以任意圖案做起點標記,順著一個方向進行數數。
3、觀察同伴計數的方法,判斷總數的正誤。
活動準備:
1、設置“盤子展覽會”場景:幼兒自制盤子若干(層次一、層次二)、黑板、掛飾。
2、教具:大盤子一個,數字標記21—27、28—33、34—40。
3、輔助物:夾子、回形針、便利貼,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學習借助輔助物以任意圖案做起點標記,順著一個方向數數。
1、以任意圖案為起點做起點標記。
2、從起點開始數,數到起點的前一個圖案結束。
3、順著一個方向數數。
二、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數數方法對40以內物體的數量正確計數。
1、幼兒鞏固練習數盤子的'方法,并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是否能順著一個方向從起點數到終點。
(2)幼兒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3)找出錯誤數量的盤子,并與幼兒討論原因。
2、幼兒學習多種方法計數并確定總數。
(1)學習以10個圖案為一組做標記,然后數。
(2)嘗試運用一個接著一個數、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等常見的數數方法計數。
3、幼兒再次練習數盤子的方法,并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是否正確。
(2)幼兒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三、引導幼兒看標記,將盤子上的圖案按照數量多少分類擺放。
1、介紹展區(qū),幫助幼兒認識不同的數字標記。
2、嘗試看數字標記,將盤子放入不同展區(qū)。
3、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展區(qū)內盤子擺放是否正確,并調整。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目標:
1、知道6可以分成5和1,4和2,3和3,1和5,2和4
2、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3、愿意積極動腦,大膽嘗試。
準備:
一、復習1~5的組成
1、師:今天我們來玩上次老師教過的“碰球”游戲,再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2~5的組
成。
2、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要玩的數字的碰球
師:嗨嗨,我的一球碰幾球?
幼:嗨嗨,你的一球碰一球。
3、教師與幼兒分全體和個人玩這個游戲
大班數學6的組成(復習)
目標:1、復習6的組成,知道6的組成有5種不同的分法,學習按序分合。
2、根據教師的出示的數熟練的`說出能組成6的另一個數。
3、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準備:6個玩具
活動過程:
一、復習6的組成
1、請個別幼兒起立玩碰球游戲
2、以3桌為一組,請其中一組說出小于6的數,另一組找到與其組成6的數字
二、玩游戲,鞏固6的組成
(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師講明游戲規(guī)則:教師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師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請幼兒說說教師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兒全體和個人進行游戲
3、請幼兒回答為什么能準確的說出答案,教師對幼兒的答案小結
。ǘ╅_火車回答
幼兒按順序快速回答教師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數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兒由大家?guī)兔Γ?/p>
三、做作業(yè)
1、教師講明作業(yè)做法
2、幼兒獨立完成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既按某一特征分類后,接著按另一特征對已分的兩類圖形再做一次分類)體驗類似包含的關系。
2.啟發(fā)幼兒說出圖形的兩個層次的特征。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二次分類板,特征標記,圖形片若干。
學具:二次分類板,圖形片,幼兒操作材料,筆,蘋果圖,點圖等。
活動過程:
1.學習二次分類
(1)出示二次分類板的上半部分說:“我們會按標記分圖形,一起來看看這是什么標記?誰會按標記來分?
幼兒操作第一次分類略作評價。
(2)出示二次分類板的下半部分說:“看看下面是什么標記,表示什么意思?誰能按這些標記來分?(把紅圖形、綠圖形再按形狀標記分到下面的四個空格里)
幼兒操作,并請他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幼兒一起說說四個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樣的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兩個層次的特征,如:紅的圓的……)
2.幼兒操作活動
(1)二次分類
“這個活動和剛才我們玩的是一樣的,分好后說說看每個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樣的圖形?”
(2)看圖列算式
“這組的活動誰來介紹?”
(3)看實物記錄分合
老師提示重點,看清楚記錄圖上的標記,在實物圖上按標記找出每種有多少,再記錄。
(4)分合點圖
3.活動評價:
針對在二次分類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幼兒分析、解決、幫助幼兒獲得層次分類的經驗。
活動建議:
(1)在二次分類的操作中,可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兩種形式的分類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將圖形分到中間的兩個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個格子里;能力較強的提供總的,無須如此。
(2)在講述分類結果時,要讓幼兒結合兩個層次的特征,說出四個格子里的每一個圖形的二個特征,如:紅圓、紅方、綠圓、綠方等,通過語言的'講述,對二次分類有一個較完整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數學《圖形的二次分類》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二次分類的認識,大班幼兒學習按物體兩個以上特征或特性進行分類,按某一特征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學習層級分類和多角度分類,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個點按某一特征的肯定與否定進行分類,重點是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9-0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9-0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3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5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7-23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15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