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9篇【通用】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海、鷗、灘、軍、艦、帆、秧、稻、塘”9個生字,會寫“沙、海”兩個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一、二兩小節(jié),初步感知數(shù)量詞的用法。學習重點:
1、認識“海、鷗”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數(shù)量詞的用法。
學習難點:初步感知數(shù)量詞的用法,嘗試用數(shù)量詞表達熟悉的事物。學前準備:生字卡片、圖片等。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些地方?今天,老師和大家要去幾個很美很美的地方,想去嗎?(想)讓我們一起出發(fā)吧!
二、學習、感悟課文第一節(jié)。
1、出示海灘的圖片。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板帖:海鷗沙灘
軍艦帆船
2、小朋友真會觀察,這些詞語你會讀嗎?自己試一試。
。1)自己讀。
。2)誰會讀?指名讀。
(3)齊讀。
3、真了不起,可里面的生字你會認嗎?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
。3)小朋友,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你記住了哪個生字?是怎么記的?
。4)讓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生字。
4、瞧,這美麗的海灘正向我們招手呢!小朋友,這時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呀?
5、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就寫了這個美麗的地方,請小朋友自己打開書來讀一讀。
。1)自己讀。
。2)誰愿意來讀?
。3)聽到小朋友讀得那樣認真,老師也想來試試。(范讀)
。4)請同桌一起讀。
(5)起讀。
。6)看著圖試著背一背。
三、課間操《火車開了》。
四、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
1、火車一路開過來,你看到了田野里有什么?
2、田野里的景色真美呀!課文的那一小節(jié)寫的呢?請小朋友趕緊打開書,找一找,讀一讀。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了解司馬光臨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向司馬光學習遇事鎮(zhèn)靜、機智過人的情感;
2)學習本課10個生字和一些詞語,認識走(走字底);
3)學習并會用誰和誰干什么的句式說話;
4)能根據(jù)語言內(nèi)容讀出情感,背誦課文。
教學用具: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儀。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小朋友,今天我們又要學習課文了,先請你們看課題:22.司馬光(齊讀)
2)(介紹司馬光)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個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復姓。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生思考: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么事?
2)通過交流,概括出課文講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數(shù)數(shù)課文有幾個小節(jié),標上小節(jié)號。
4)用手勢告訴老師,課文有幾小節(jié)?(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5)用引讀法學習第一小節(jié)。
、購那埃袀孩子叫什么?
、谑裁磿r候,有個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誰是司馬光。
講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學習第二小節(jié)。
、僦该x課文。(想想:他是誰?)
、诒容^句子:一天,他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
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
兩句話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課文第二小節(jié)要用 他而不用司馬光?
、鄢鍪揪毩。
一個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學習掉(動作演示)缸(看圖介紹)。
、苄∨笥训舻剿桌锪耍辜眴?用焦急的語氣讀一讀。
⑤齊讀第一、二小節(jié)。
(2)學習第三、四小結(jié)。
、賹W生自由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劃出來,找出小朋友表現(xiàn)的句子,用------劃出來。
b.看這個練習,想想該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司馬光_________一塊石頭,使勁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诮涣鲝男∨笥褌兓帕说木渥又腥Τ龅谋硎緞幼鞯脑~語。
板書:小朋友們都慌了,叫、喊、跑、找,學習喊。(分析字形)
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怎么叫,怎么喊?(試著喊、叫)
、圩x出小朋友慌了的語氣,讀第三小節(jié)。
、苄∨笥褌兌蓟帕,如果你在場,你會想什么辦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簡要板書)
、菟抉R光怎么做,找出動詞,標出△。
板書:司馬光沒有慌 拿起 使勁砸
學習起(析字形,動作演示)砸(動作演示,書空)使勁(找同義詞:用力)
、抻面(zhèn)定的語氣讀課文第四小節(jié)。
、咄缹ψx第三、四小節(jié)(男女生對讀),試著背背。
2)學習第五小節(jié)。
、僦该x課文,想想:司馬光使勁砸缸,結(jié)果怎樣?
②交流,學習流(看投影片)。
③用輕松愉快的語氣朗讀課文第五小節(ji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評價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組討論:你們想的方法和司馬光的方法,哪種好,為什么?
2)學習課文,你知道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第二課時(略)】
【附板書】:
22 司馬光
小朋友們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馬光沒有慌 拿起 使勁砸
【附對本課教學的說明】
《司馬光》是一篇講讀課文。司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個人物。在備課時,我首先考慮的是讓學生有興趣地學,能在有限的40分鐘內(nèi),學到知識,掌握一些識字的方法,有獲得知識后的愉悅體驗。
一、引導學生樂學。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自己參與才能獲得認知與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愉悅情境,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體性,使學生樂于學習。
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有些學生連大缸也沒見過,課文語言比較簡練抽象。在導入教學時,我用復合投影片讓學生比較形象地理解司馬光砸缸救人的出眾智慧和意義所在。那么課文中又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這樣就喚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產(chǎn)生了學習課文的需要。
課文第三小節(jié)寫了小朋友都慌了,叫著,有的跑去找大人。這一節(jié)內(nèi)容如果由教師講解,學生就會覺得平淡,提不起勁。我讓學生說說:如果你當時在場,你會怎么叫?怎么喊?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一個個邊做動作邊喊叫。喊叫的過程中,學生也在學習語言,而接下去的評價喊叫是否合理的過程,更是一種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表達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體學生都參與了喊叫和評價,也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原則。
二、指導學生會學。
學生在一堂課上的所得,并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是素質(zhì)的提高,學會學習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課文第二小節(jié)有一句話: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我讓學生先讀讀、想想,比較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嗎?為什么課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馬光。學生通過讀,明白兩句話是一樣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復。這中間還用了聯(lián)系上下文的意思讀下文,這是一種讀書學習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又如課文第三、四小節(jié)分別寫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馬光沒有慌的表現(xiàn)。如果由教師一味講解,學生就會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索然無味。我讓學生先讀讀這兩節(jié),講講讀懂了什么?再讀讀課文,用_____劃出小朋友的表現(xiàn),再用-------劃出司馬光的表現(xiàn),然后思考下面這個填空題:( )都慌了。司馬光( )一塊石頭,使勁( )那口缸。通過這樣的讀讀、劃劃、講講、填填,使學生學習、內(nèi)化了課文語言,學會了讀懂課文的方法。通過對小朋友和司馬光不同表現(xiàn)的比較,激發(fā)學生學習司馬光臨危不慌的愿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三、讓學生有利于發(fā)展地學。
學會課堂上所教的知識,這不是學生學習的終結(jié),也不是課堂教學的終結(jié)。課堂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要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展。
在學習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請學生講講他們救小朋友的方法。有的說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說用繩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來,也有的說用抽水機將缸里的水抽調(diào),還有的說打110報警電話學生的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當時情況,但學生都通過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發(fā)展了思維。學完課文后,我再請學生比較自己的想法,發(fā)展了思維。學完課文后,我再請學生比較自己的想法與司馬光的做法哪一個更適合當時的情況。這樣,訓練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一種發(fā)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陽、節(jié)、九、古、人、高、景、色、美、太、平”11個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這些生字。
2.能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頓讀。
3.認識“乙”這個筆畫。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書寫“九、飛”兩個字。
4.能用一、兩句比較完整的句子說說過重陽節(jié)(或中秋節(jié))的情景。知道重陽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能正確認讀生字,會運用自己學習或探索到的記字方法主動識記生字,并在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
2.能用一、兩句比較完整的句子說說過重陽節(jié)(或中秋節(jié))的情景。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你們看圖上畫了什么?(重陽糕)我們什么時候會吃重陽糕?
2.揭示課題
。1)出示課題:
yángjié
重陽節(jié)
指名讀,注意多音字“重”的讀音。
。2)教師講述“重陽節(jié)”的意思。
(3)學習生字“陽、節(jié)”。
注意“陽”是后鼻音。
說明:
通過圖片“插著三角旗的重陽糕”幫助學生回憶過重陽節(jié)時的情景,然后使學生了解重陽節(jié)的意義,引入課文主題,使教學自然順暢。
課題“重陽節(jié)”中“重”雖然不是繩生字,但是它是多音字,易混淆,教學中應注意提醒學生別讀錯;生字“陽、節(jié)”可讓學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讀,讀準字音,尤其是后鼻音。至于“陽、節(jié)”的字形,由于生活中常出現(xiàn),學生并不陌生,故無須多講。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課文,糾正字音。
3.聽老師讀課文,思考:重陽節(jié)在什么時候?
出示句子:
jiǔ
“九月九,是重陽,秋日晴,山風清!
。1)學習生字“九”,弄清筆順,認識筆畫“橫折彎鉤”。
。2)讀通句子。
4.再借助拼音讀讀課文,思考:在重陽節(jié),人們喜歡干什么?
5.出示句子:
gǔréngāojǐngsè
“古人登高避天災,我們登高賞風景。登高望遠秋色
měitàipíng
美,但愿家家享太平!
。1)借助拼音讀通句子,讀準生字的字音。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古、人、高、景、色、美、太、平”。
。3)小組匯報交流。
。4)朗讀句子。
。ㄖ该x、男生讀、女生讀)
說明:
本單元是“看拼音讀課文識字”階段,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使學生養(yǎng)成“看拼音讀準字音”、“看拼音讀通課文”的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熟練拼讀音節(jié)的能力。
識字教學和閱讀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學習生字時,教師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點,識法多樣!叭恕⒕、平”等字可強調(diào)前后鼻音的認讀;“美、九、太、人”等字可強調(diào)字形,通過“大”、“八”的比較加深認識!肮、景”則可通過編字謎,編順口溜等方法記憶。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鞏固了自己的`識字方法,又學到了別人的學習良策,對待學生的自主識字,教師應注意鼓勵和指導。
二、再讀課文熟讀成誦
1.媒體出示全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交流。
3.試背課文。
說明:
這首兒童詩句式整齊,節(jié)奏明快,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應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種形式地朗讀課文。如:比賽讀、和好朋友讀、接龍讀、小組讀、滾雪球讀……。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最后讀出感情。
三、游戲鞏固指導書寫
1.游戲“誰的眼睛亮”。
2.游戲“字詞對對碰”。
3.指導書寫
。1)指導“九”。
教師范寫,學生觀察,看清“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學生描摹并自己書寫,教師巡視。
。2)指導“飛”。
教師范寫,引導學生比較“橫折彎鉤”與“九”字的不同。
學生描摹并自己書寫,教師巡視。
說明:
游戲是兒童喜歡的活動。教學中適當?shù)夭捎糜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游戲“誰的眼睛亮”和“字詞對對碰”,鞏固所學的字詞。
“指導書寫”這一環(huán)節(jié),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同是筆畫“橫折彎鉤”,可在實際書寫的“九、飛”中有大小彎的區(qū)別,從而促使他們提高寫字質(zhì)量。
四、全文說話訓練
1.小組交流:說說你們家里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或中秋節(jié))?
2.全班交流。
3.全文。
說明:
讓學生能用一、兩句句子說說過重陽節(jié)(或中秋節(jié))的情景。重在訓練學生能圍繞主題完整地說一到兩句話,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聲音響亮。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體會“遞進關(guān)系關(guān)聯(lián)詞”在表達中的作用。
2積累名言佳句。
3、借助“互動平臺”,學習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體會文章的感情。
4、在口語交際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游覽見聞。
5、在習作時,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教學設計
一、溫故知新
1、從這幾個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說幾個表示遞進關(guān)系的句子。
二、語海拾貝
自讀詩詞,背誦記憶。
三、互動平臺
自讀互動平臺的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說說“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自主學習園地
1、為了克服讀書不求甚解的毛病,作者采用了那些方法?
2、這樣讀書有什么好處?對你有什么啟示?
五、口語交際
1、閱讀材料,了解要求。
2、和同學談談看電影或電視的收獲。
六、習作百花園
1、回想自己看過的電影或電視內(nèi)容,交流感受。
2、動筆;講評。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梵高投身藝術(shù)的忘我境界與執(zhí)著精神。
2、了解文學傳記刻畫人物的方法。
3、提高語言的品味能力。
二、教學步驟:
。ㄒ唬┯枚嗝襟w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活動內(nèi)容]
[多媒體出示梵高自畫像]
是的,他就是荷蘭著名的畫家文森特梵高。他的一生可謂是多難而又傳奇的,為了追求藝術(shù)的完美和創(chuàng)新,他傾注了巨大的激情和超常的努力,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梵高,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了解他的.生活。
[板書課題,作者]
。ǘ、多媒體出示并簡介梵高作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請同學們欣賞一些優(yōu)美畫面,從你的表情中我能讀出驚嘆和贊美,在今天,梵高的哪一幅畫不是價值連城呢?可誰又知道,當年的梵高為了創(chuàng)作,經(jīng)受了多大的苦難?
。ㄈ、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
請同學們速度課文,分四人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學生討論后發(fā)言,全班交流后教師小結(jié),并用多媒體出示油畫《吃土豆的人》。
。ㄋ模⒕x品味,了解梵高。
本文介紹了梵高創(chuàng)作油畫《吃土豆的人》的過程,再次精讀課文,小組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從文中找出文字,介紹一下這幅畫的內(nèi)容及含義。
2、文章分別從哪些方面對他進行了描寫?在文中做一下勾畫,并大聲讀給我們聽。
3、這是一篇文學傳記,語言風格與評傳有很大不同,請同學們畫出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品味語言,用“我發(fā)現(xiàn)_____一詞(字句)用的好,好在它寫出了______”的句式說話。
多媒體出示范例:我發(fā)現(xiàn)“狂”一字用的好,好在它寫出了梵高的創(chuàng)作激情。
學生輪流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文學傳記的特點。
。ㄎ澹、走近梵高,和偉人對話。
1、我們通過學習課文,已經(jīng)了解了梵高,了解了他的作品。那麼,你感受到了梵高的什麼精神,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學生交流后各抒己見,多媒體出示小結(jié)]
2、和偉人對話:在凡高所具有的精神品之中,給你啟發(fā)最大的是哪些?請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談一談,對梵高說說你的心里話。
。⒔Y(jié)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梵高憑著自己對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鑄就了屬于自己的金字塔,站在了藝術(shù)殿堂的頂端。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們又有何理由如此怠惰?我們是該做些什麼了,我相信,如果你做了,那麼,不久的將來,你定會成為世界矚目的制高點!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風箏》是魯迅的一篇名作,被收錄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這個單元的文章都是文情并茂蘊涵濃濃親情的優(yōu)美篇章,多數(shù)出自名家之手。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會朗讀和圈點勾畫!讹L箏》是本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就承擔著這個責任。
課文敘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帶給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經(jīng)歷。我向來不愛放風箏,并不準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還粗暴地毀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這件當年毫不在意的小事,時隔二十年,突然出現(xiàn)在記憶中,竟如此劇烈地啃噓著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補救,卻已經(jīng)無濟于事,只是平添了心頭的沉重。此后每當回憶這事,就感到一種無可把握的悲哀。探究這篇散文的內(nèi)涵:有兄弟之情,有游戲?qū)τ趦和囊饬x,有魯迅的自省精神,還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感慨。這正是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理想教材。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魯迅并不陌生了,他們已經(jīng)略知魯迅的有關(guān)生平情況,但是他們對魯迅的思想以及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的了解是微乎其微的。當然,另一方面七年級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未知領(lǐng)域充滿好奇心,能夠理解和欣賞一般的文學作品,對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積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全有能力學好這篇散文。
【設計理念】
1、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2、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3、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4、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
【教學目標】
1、掌握憔悴、嫌惡、瑟縮、虐殺、寬恕、墮、恍然大悟、苦心孤詣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3、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啟發(fā)疏導法。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查閱有關(guān)魯迅的資料;完成課后練習一。
教師應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間】
兩課時。
【預設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假如在楊柳依依,春風送爽,春暖花開時節(jié),當你們看到滿天的風箏,會有什么感受嗎?(學生談感受)
是啊,當看到風箏與風兒交談、與云兒嬉戲時,我們會暫時忘掉難堪的往事、憂傷的情懷,可是有一個人,他看到風箏反而會想起傷痛的往事,他是誰呢?
明確:魯迅(出示其照片并由學生來介紹魯迅,教師歸納)。好,今天我們就用心來傾聽魯迅給我們講的《風箏》的故事。板書課題。
導語的設計既能深入學生的生活、抓住學生的興趣,切入課題,又以對比的手法為本文定下情感的基調(diào),同時又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欲望。
二、整體感知
過渡:同學們想聽魯迅給我們講故事嗎?(學生:想!)我們還是先做好聽懂故事的準備吧!
1、聽寫字詞;
2、同桌校對;
3、大屏幕投影出示,讓學生讀讀說說:憔悴、嫌惡、瑟縮、虐殺、寬恕、墮、恍然大悟、苦心孤詣;
4、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把文章的內(nèi)容復述出來;
5、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魯迅看到風箏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感到驚異和悲哀?你能從結(jié)構(gòu)或情感的角度談談你的感受嗎?
明確:因為故鄉(xiāng)的風箏時節(jié)是春二月,而北京冬季未過就放風箏,所以感到驚異;我看見風箏就想起了小時侯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而且無法補過,心頭不禁悲哀。(學生談感受略)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落實,學生既會寫字詞、會用字詞又對文本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與真實的情感體驗,為下一課時的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打下了基礎。
三、布置作業(yè)
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一、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
過渡:上一節(jié)課我們聽了魯迅給我們講了一遍《風箏》的故事,今天再和魯迅一起去回憶他二十年前悲哀的事吧。請同學們把目光聚焦第三、四段。
1、重點品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 聽讀第三、四段的錄音,要求:用筆劃出能讓你觸摸到作者心跳的、感覺到作者呼吸的語句,并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
、 學生品讀,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從讀中去領(lǐng)悟我和弟弟對風箏的不同態(tài)度及蘊涵的感情。
明確:我對風箏的態(tài)度是:嫌惡 撕毀(板書)
弟弟對風箏的態(tài)度是:癡迷 偷做(板書)
朗讀指導:
、 神態(tài)朗讀法,如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
、 換詞朗讀法,如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 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魯迅不知道小兄弟后來是怎樣,但你們想知道嗎?(學生:想!)那就發(fā)揮你們的想像吧。(學生暢所欲言)
、 教師導讀:我為什么要這樣心狠手辣地把風箏在一瞬間撕毀?我又為什么把自己刻畫成心狠手辣的形象?
明確: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這流露出我對弟弟的愛,又是體現(xiàn)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 教師導讀:就因為這個標準我和我的弟弟在矛盾中沖突了,在沖突中卻流露出我對弟弟的愛啊!但在成年后的魯迅看來在種愛的方式是對還是錯?
明確:是錯的,因為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p>
⑹ 你們對游戲和玩具又有什么新體驗?結(jié)合你的生活談談你的.感受。
⑺ 教師導讀:當愛變成了傷害后,魯迅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明確: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此環(huán)節(jié)的品讀是為了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多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并且有創(chuàng)意地去填補文本留下的空白。
2、品讀小兄弟的回答:
過渡:但墮下去又不至于斷絕,那說明我還想去彌補,還想去討他寬恕,但我的弟弟是怎么說的呢?
明確:有過這樣的事嗎?
、 提問: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憑你的經(jīng)驗來談談你的看法。
追問:假設小兄弟是真的忘了此事,那你又有什么感想?
⑵ 教師補充:我的看法是小兄弟也許是忘了,因為當時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孩子管教非常的嚴格,像撕毀風箏的事時時發(fā)生,處處存在,小兄弟也習慣了,他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他已經(jīng)麻木了,他怎能不忘呢!也正因為如此,魯迅感到悲哀,他更是對那個時代感到悲哀,對那個民族感到悲哀,因為還有多少個兒童的天性被虐殺或正在被虐殺,魯迅曾在《狂人日記》中寫到: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過渡:是啊,當愛成為一種傷害時,可能是一種悲哀;當這種傷害無法得到彌補的時候,則是一種更大的悲哀。
、 集體朗讀課文結(jié)尾三段。
有過這樣的事嗎?這句話情感豐富,意蘊無窮,是培養(yǎng)學生多元解讀能力的關(guān)鍵所在,同時在學生解讀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兄弟手足情深的美感。
二、體驗與反思
一只美麗的蝴蝶風箏,牽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你從中受到了什么樣的感染?那從魯迅身上又學到什么呢?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去歸納本文構(gòu)思和主題。
三、布置作業(yè)
在你的家里,有過類似的體驗嗎?你有沒有傷害過的親人,或你誤解了你親人的關(guān)愛?試著用一件事寫一寫。
布置這個作業(yè)是讓學生走進文本得到體驗后能反思自己的人生,達到語文教學生活化,生活材料語文化的效果。
【課后反思】
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成功關(guān)鍵是: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使預設與生成達到和諧統(tǒng)一。要解讀這篇思想深邃的散文,關(guān)鍵點就是抓住本文主題的多元化,所以我就把教學目標的核心確定為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解讀文本。首先是通過重點品讀文章第三、四自然段讓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去解讀文本的主題──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等。其次是通過多元解讀小兄弟的回答:有過這樣的事嗎?這一句話,讓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感悟親情的含義及作品的批判性。所以整堂課學生的思維活躍,暢所欲言,情感真摯。
2、教師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富有感染力,有語文味。如一開始我就用優(yōu)美感人的語言導入新課,學生在美的語言的感染下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為進一步尋求作者的感受,與作品中的人物共休戚、同悲歡,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打下了基礎。又如在重點品讀第三、四段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講了這樣能觸動了學生心靈的話:用筆劃出能讓你觸摸到作者心跳的、感覺到作者呼吸的語句,直接就激發(fā)了學生品讀的欲望,以感情贏得了感情。
3、教師時刻關(guān)注學生。關(guān)注就是尊重、關(guān)心與牽掛關(guān)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關(guān)注學生對語文的情感體驗就是關(guān)注教學過程。在課堂中及時關(guān)注學生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顰,注意捕捉細節(jié),以心靈感受心靈,評價到位多樣,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和諧,學生也感受到溫馨與親切,這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做好交流的關(guān)鍵所在。
當然本節(jié)課也給我留下一些遺憾,如沒有為學生提供一些魯迅那個時代有關(guān)封建文化的背景材料,從而影響了學生對作品的批判性的深刻挖掘等等。也許這種遺憾是美麗的,因為只有遺憾的課堂教學才是真實的,更何況我們的水平是有限的。也因為遺憾,我們才會去反思,去追求。著名的特級語文教師于漪說:我上了一萬兩千多節(jié)課,但沒有一節(jié)是我自己滿意的,更談不上是示范課。這也許是名家的謙虛,但更是她對藝術(shù)追求的真實表達。
語文教案 篇7
課題:牧場上的家
教學內(nèi)容:
一、歌曲牧場上的家
二、讀譜知識弱起小節(jié)
教學目標:
一、用平穩(wěn)、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xiāng)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學習弱起小節(jié)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效果。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diào)式,旋律優(yōu)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gòu)成,舒展的節(jié)奏,曲調(diào)在平穩(wěn)中帶起伏,使旋律優(yōu)美而又有蕩漾之感,描繪了綠草茵茵的寬闊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以寬松的節(jié)奏展開,使得曲調(diào)更加優(yōu)美而抒情,它不僅表現(xiàn)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而且還縱情的抒發(fā)了人們對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再現(xiàn)了歌曲第二樂句的旋律,曲調(diào)又趨平穩(wěn),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景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2、弱起小節(jié)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
3、歌詞的填入,字與音對齊。如:那兒的兒化音和那兒沒有兒化音的填入。
教法:聽唱和視唱結(jié)合。
學法: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我會用學生自學及讓學生當小老師,利用生幫生的方法,讓能干的學生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教學準備:
電腦、實物投影儀、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在美國的鄉(xiāng)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這個美國小朋友家做客,老師也不知道他們家在哪兒?那我們就順著導游去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觀看課件(一)
2、師生觀后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3、是呀!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xiāng)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聆聽范唱。老師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diào)。
1、觀察曲調(diào)。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jié)、連音線、付點四分音符等)。講解不完全小節(jié)和弱起小節(jié):第一個小節(jié)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jié)不完全……..)想想這樣的小節(jié)應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這樣的小節(jié)就叫弱起小節(jié)。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jié)”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聽琴、劃拍、自學曲調(diào)。
。2)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diào)。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老師講述:我們今天一起去美國小朋友家做客,他們家在美麗漂亮的牧場,在晴空萬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閑的游蕩,還有快樂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戲,小朋友們還在無憂無慮的唱著自己喜歡的童謠,一切都那么和諧、那么自然、那么優(yōu)美!他們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吇乜凑n件邊講述(復看前面課件)。
2、問: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3、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4、創(chuàng)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chuàng)編一段熱愛家鄉(xiāng)、歌頌家鄉(xiāng)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附老師自編歌詞:
我的家在蘆山,這里風光秀麗,還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有蘆山花燈,還有奪標大鼓,它們都是蘆山驕傲。家!蘆山——我的家!這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有蘆山花燈,還有奪標大鼓,它們都是蘆山驕傲。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本課7個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二課時
一、抽生分段讀課文,說說地球的美麗可愛。
二、地球這么美麗可愛,那她現(xiàn)在怎么樣呢?
1、學生匯報搜集的我國資源和環(huán)境狀況的資料。
2、你覺得現(xiàn)在的地球怎么樣了?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三、閱讀5、6、7三個自然段。
1、朗讀這三個自然段。
2、理解“枯竭”,地球資源枯竭后會是怎樣的?
3、討論:我們能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四、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1、齊讀宇航員的話。
2、理解:
為什么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3、有感情的朗讀。
五、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六、拓展:
設計一條宣傳環(huán)保的公益廣告。
教學反思:
本課較為簡單,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果較好,但是在資料搜集方面做的不夠好,學生的收集渠道過于狹窄,學習困難的學生搜集資料就更加困難了。以后要注意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訓練朗讀能力,品味詩歌語言,提高文學欣賞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生活哲理。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 難點。“山”、“!钡南笳饕饬x。
3、領(lǐng)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要解決好這三個學習重難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 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學設想】
1、根據(jù)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⑴、朗讀課文,品味語言⑵、聯(lián)系生活,感悟人生。 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diào)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
2、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和理解的障礙。
3、共讀課文,理清要點 ,以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為目標,以欣賞配樂朗誦為引子,通 過師生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在理解中反復朗讀,把握要點,品味語言。
【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1、“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nèi)容和感情,“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2、 課堂討論──評述、質(zhì)疑。
3、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理由;然后師生相互質(zhì)疑。
【媒體設計】
第一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jié)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贰
(課件提供群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導入: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美麗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xiāng), 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人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為什么會這么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jù)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一課《在山的'那邊》。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重點字詞。
癡想、凝成、誘惑、喧騰、瞬間。
2、整體感知:熟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及感情。
(1) 詩中的“!焙汀吧健碧N含著什么意思?
詩的第一節(jié)寫我渴望山那邊的海和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xiàn)實中“!焙汀吧健。 第二節(jié)詩寫我追尋心中的海和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北扔骼硐、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睂崉t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為理想而艱苦奮斗的積極行動!吧健辈恢挂蛔,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群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fā)了詩人渴望實現(xiàn)理想的感情?傊姼枰馓N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解說:以上探究內(nèi)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2) 朗讀這兩節(jié)詩應該分別讀出什么語氣?并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第一節(jié)應讀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第二節(jié)情感變化為堅定──渴望──充滿信心、樂觀。
3、正所謂“文貴自得”,“讀中有悟”。試模仿例子,從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頓、感情等方面,選擇你最喜歡的詩句進行朗讀設計,編寫朗讀腳本,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把對詩歌的深入理解淋漓盡致地演義出來。
(1)、 哦,山那邊/是海嗎?
提示: “是”字重讀,句子呈升調(diào)。要讀出充滿疑惑和向往的語氣。
(2)、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提示:“是”“信念凝成”應重讀,要讀出肯定的語氣,突出實現(xiàn)理想的必然性和信念的堅定。
個別示范后,全班齊讀。
總結(jié):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guān)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啟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nèi)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qū)別。關(guān)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處理好。看來這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4、課堂小結(jié):
在這一堂課里,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yōu)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guī)灼x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布置作業(yè)
1、語言訓練: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二、研習課文
詩歌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nèi)涵的,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細讀、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讓我們一起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邊讀邊議邊品味,揣摩詩歌語言的魅力。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xiàn)美,能發(fā)現(xiàn)問題。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08-06
(精選)語文教案08-1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3
語文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10-16
語文教案[精選]10-19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0-14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