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南教學反思 篇1
案例
《憶江南》是白居易的一首名詞。第一節(jié)課上,當我把詩題板書出來時,班上大部分孩子將古詩內(nèi)容順暢地背了下來。我并不感到奇怪,因為在我校的大閱讀系列(“古詩周周背”是其系列活動之一)活動中,我們的四年級學生背誦八九十首古詩,那是不在話下的事。不過,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有這么強的記憶力,竟能記得起二年級時曾積累的這首詞。但這也給我出了個大難題:下面的課該如何上呢?
“老師,我有問題!
“我也有問題!
……
背完了古詩的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我只好示意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我知道,這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我還知道原題下有詞三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晌也粫称溆嗟膬墒,老師,你能給我背一背嗎?”平日里問題最多的張杰首先發(fā)問了。
“白居易,他為什么要寫《憶江南》呢?”
“這首詞是白居易在什么地方寫的.?江南有什么值得他回憶的?……”
問題接二連三地涌現(xiàn)出來,把我事先預設好的教學設計,破壞的“千瘡百孔”,一下子,我的頭都大了。雖說平時經(jīng)常代表鎮(zhèn)參加“市優(yōu)質(zhì)課比賽”連續(xù)拿下一等獎的我,授課水平不能算太差,但這節(jié)課上發(fā)生的事,完全超出了本節(jié)課預設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些問題涉及到文學史方面的內(nèi)容,我一時不知所措。只是想著,反正孩子們第二課時中還要學到,這節(jié)課上沒必要浪費時間來討論講解了。我紅著臉站在講臺上,被幾十雙眼睛盯著,只好難為情地笑笑,說課后一起查資料再討論學習。后來我又花了一節(jié)課時間來解決當初孩子們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孩子們這才滿意地進行下面的學習。
反思:
從這件事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們的想法是純真的,在課堂上他們會大膽地直白自己的心聲,我們不能用生硬的方法扼殺這份童真。而這節(jié)課上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緣由其一,是因為學生受到家庭條件及家長素質(zhì)的限制,且每學期的教學時間緊,教師又無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指導。其二,因為我的知識水平和定向思維的限制,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并不能一一解答,尤其是與語文學科相差甚遠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倡導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我們的課堂也因為學生的動態(tài)變得生機勃勃。教學中我們不能讓“死”的教案牽著“活”的學生走,在生成的課堂中我們應該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將教學目標和課堂生成有機結(jié)合起來,既要有教師的寬容和學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律。這樣才能真正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和課堂生成的統(tǒng)一,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同時,當今知識的更新速度令人驚訝,作為教師必須加強理論修養(yǎng)和專業(yè)學習。在多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更要堅持學習,更新知識,開闊視野。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儲備作為前提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也是以深厚的知識為基礎的。只有隨時積累新知,更新陳舊觀念,不斷擴充知識面,才能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
要做一個無愧于“教師”這一神圣職業(yè)的“好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種種問題,用我們?nèi)岷偷挠鼗亍皯?zhàn)術”引導他們創(chuàng)新,“生成”一個美麗的“天堂”。
江南教學反思 篇2
第一冊《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古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xiàn)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等到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jù)課文特點,我設計了教學,課后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然后憑借多媒體課件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fā)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xiàn)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對于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
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么樣的?
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贊嘆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jié)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于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zhuǎn),說:小朋友們,愿意跟著老師劃著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蓮子嗎?這么一說,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劃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著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劃槳,于是我說: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么一說,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們開心劃著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著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diào),小朋友們沒跟著接,于是我又接著說: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說:魚戲蓮葉南。有的說: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fā)現(xiàn)小魚的驚喜而發(fā)出的叫聲不絕于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劃船的歡快溢于言表。
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jīng)這么一劃槳,一發(fā)現(xiàn),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采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松得多了。課前,老師對學生的預設要作充分的準備,課上對于老師的生成我們也不可低估,在備課時,考慮到課上學生的坐不住,這劃槳不僅僅是帶學生輕松地瀆懂了課文,而且還讓學生課中休息了一下,同時要求學生輕輕地劃槳,別碰傷了蓮、葉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教育,真可謂是一舉多得。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上完這一課,我有兩點體會,在教學中今后要注意這兩點:
。ㄒ唬┙翌}激趣,感受美。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你喜歡這幅圖嗎?為什么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里的孩子可以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上采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游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么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采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采蓮了嗎?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xiàn)美。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時候,可借助課文的插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可這樣設計:
1、自由讀讀詩句,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2、仔細看看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3、邊讀課文邊看圖,說說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
讓學生結(jié)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采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么樣。再聯(lián)系詩的后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游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nèi)容連起來說一說,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xiàn)出美麗的采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蘊含的美。
江南教學反思 篇3
景、情、理是我國古典詩詞的重要元素,也是打開古典詩詞藝術殿堂的一把鑰匙,在古典詩詞教學中,若能披景入情、緣情入境、因理生悟,必將收到很好的效果。
先說“景”。
《江南春》《春日偶成》兩首古詩都和春天有關,也都有對于春景的描寫。“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薄霸频L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蹦蔷G的草,紅的花,歡快的鳥帶給人美的遐思,淡淡的云,輕輕的風每個字都浸透的美的體味。詩人用精煉而淺顯的文字,描繪了一幅唯美的畫卷。這一美景,不僅成為詩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印記,也感動了千年間的一代代人,沉淀在中華文明的血液里,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 “色不迷人人自迷,景不醉人人自醉”,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在這個美麗的場景,沉醉于這魅力的春天。
如果詩人就此打住,僅僅將一幅圖畫展給世人即沉默無語。也許,這首詩也能名噪一時,但很快將湮沒于歷史的風雨中。詩人的'高明之處,更在于他沒有沉迷于眼前的美景而流連忘返,而是興起一份對景物,對人性的深思冥想。
于是關注了“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此句既有“景”又含“情”。詩人先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感嘆,就特別引人遐想。有人說,這是詩人對于佛教的諷刺,我也同意這種觀點。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一定非讓他們在這里就學會明顯的批判,不要硬性的破壞詩人帶給我們的關于春天的美麗感受。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抒發(fā)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閑學少年”,出語新穎,平淡中寓有深意,這種“怡然自得”之樂,似乎也感染了讀者。全詩色澤協(xié)調(diào),情景交融,在程顥的詩作中,這算的上是一首好詩。
最后再說“理”。
江南教學反思 篇4
春天將至,在這時節(jié)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的古詩,很合時宜。誦讀經(jīng)典,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溫馨備至。
《江南春》是首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詩之一。杜牧擅寫絕句,尤其擅于寫景抒情的句子!督洗骸穼懡竦豕,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由煙雨迷蒙的樓臺佛寺聯(lián)想南朝覆滅,借古諷今,詩情畫意中寓含諷喻之情。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畫卷:黃鶯、紅花、綠葉、水村、山郭、酒旗這些江南特有之物構(gòu)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圖。這是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圖畫,意趣盎然,充分體現(xiàn)了杜牧詩歌明媚流暢,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詩教學,應從古詩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對教學是這樣思考的:自主預習側(cè)重了解作者生平和其他詩作,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從而降低理解的難度。課堂教學交流討論為主。前兩行詩的意思可以讓學生看圖自主理解,以學生的交流為主。難點在后兩句,但經(jīng)過學生的課前預習,對南朝和作者所處時期的了解,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應該不困難。這樣,品讀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江南教學反思 篇5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xiàn)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瑯瑯上口,便于在誦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由于在開學初就讓孩子們背誦了這首古詩,所以讀準字音的時間就可以省去不少。不忍放棄這美輪美奐的《江南》,所以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調(diào)整為誦讀。課后反思整堂課,有三處較為出彩的設計,對學生誦讀、理解古詩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美景美樂,入情入境。
“同學們,能背過《江南》嗎?”“能——”“那你們想看看《江南》嗎?”“想——”伴著優(yōu)美的古典樂曲,一葉小舟駛?cè)胙酆,秀美少女淺笑盈盈,乘舟徐徐穿過滿池無邊翠綠的蓮葉,仔細采擷半睡的粉蓮教室里靜悄悄的,孩子們似乎被這美景驚呆了。抓住這個時機,我播放了配樂的范讀,短短幾句小詩讀得抑揚頓挫、韻味十足,有的孩子禁不住小聲地跟著誦讀起來。整個課堂似乎頃刻間移到了蓮池邊。
二、巧妙講解,滲透詩意。
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后,將畫面轉(zhuǎn)換為第一句詩的景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边@句詩中的“何田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沒有單獨講解字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艾F(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蠋熀孟褚矂澲〈,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惫膭顚W生站起來,配上動作讀。學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純的語音,舒緩的`動作告訴我,“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他們已經(jīng)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三、品讀美文,拓展深化。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入了另外一首寫蓮的詩篇:(唐)王昌齡《采蓮曲》,同樣配畫配樂讓學生欣賞?赡芩麄儗唧w詞句的理解并不準確、深刻,可是從孩子們饒有興味的誦讀中,看得出江南、蓮池、古詩已經(jīng)深深地吸引了他們。本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
當然課堂中也有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
一、我將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定為誦讀古詩,所以對識字的處理就比較簡單,沒有對生字做具體分析。如果將分析、識記生字和書寫生字全部放到下一課時進行,那么教學任務就比較緊,應在第一課時進行部分生字的識記。
二、將理解難點“何田田”放入整句詩的敘述之中,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課后問“蓮葉何田田”是什么意思,個別孩子不能說出“蓮葉很多很綠!边@說明課堂上的處理還不夠,需在第二課時進行強化。
三、整堂課以誦讀為主,識字處理簡單,寫字也沒有設計到。若在出示課題時,進行“江”“南”二字的識記和寫字教學,既可以分散重難點,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多種技能。
江南教學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1、是在中晚唐詞體初興時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溫庭筠是詩人,也兼工詞,有“花間鼻祖”之稱。他的詞多寫閨情,音律和諧,主導風格艷、精巧,在詞史上有較大影響。溫詞也有寫得清新、明快的,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2、這是一首風格清新、明快的小詞,不到30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nèi)容:就時間而言,從清晨寫到黃昏;就景物而言,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洲;就人物內(nèi)心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腸斷”。景物層出,情感起伏。全詞沒有粉飾、刻板之語,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學情分析
1、對于古詩詞學生雖然在七年級、八年級學習過比較熟悉的,但農(nóng)村初中的孩子對這首詞以空靈疏蕩之筆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詞意并無大礙)歸來的思婦形象,意思直白,還是較難容易理解的。
2、要讀出這首詞的精妙之處,還是需要仔細琢磨一番的。理解這首詞的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培養(yǎng)想象力,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品讀,是很必要的。
3、在品讀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品味詞的語言,感知詞作的意境。從而理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2、理解本詞的內(nèi)容、把握主人公豐富的情感變化。
3、背誦并默寫《望江南》。
。ǘ┻^程方法目標
1、查閱資料,弄清生字讀音。了解溫庭筠和婉約詞。
2、發(fā)揮想。象,再現(xiàn)畫面美和意境美。
3、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目標
1、感受忠貞不渝的愛情觀。
2、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這首詞的內(nèi)容
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變化
教學難點
想象本詞的畫面美和意境美
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倒入新課。
老師今天做一個小調(diào)查,請同學們配合一下。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學請舉手 ,(現(xiàn)場采訪) 假如你父母打電話告訴你明天要回來了,你的心情怎樣?
可是,因為其他原因沒回來,你此時的心情又怎樣?(調(diào)動學生情感體驗,緩解課堂緊張情緒。)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和大家有著相似人生體驗的詞。
二、多媒體出示課題——《望江南》。
三、出示學習目標 (多媒體顯示)
學生默讀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和所要達到的要求。
四、朗讀過關 (出示課題、作者、詞作。)
1、《望江南》是這首詞的題目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從注釋中發(fā)現(xiàn),望江南是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老師肯定學生利用注釋,參考書發(fā)現(xiàn)知識、解決問題的做法。
2、溫庭筠(jūn),老師故意考查學生利用工具書查閱生字詞的預習環(huán)節(jié)是否落到了實處。同時把字詞教學放在教學過程中落實。
學生糾正“筠”(yún)
指導學生資料助讀,了解作者和“花間派”。
(1)作者簡介。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間派”的重要作家。
。2)花間派:五代時,后蜀的趙崇祚選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他們多寫閨情。在詞風上也大體一致,因此,后世就將他們稱為“花間 派”。
3、學生自己默讀,朗讀,同桌互讀。(播放古典音樂《望江南》,給學生營造一個悠遠、美好的朗讀環(huán)境。)
4、 教師抽查學生朗讀。(從讀音、節(jié)奏、韻味方面給與點撥。應該讀出由喜悅到失落的變化,語氣是歡快到悲傷。)
5、 學生齊讀。
五、理解大意。
學生自學,然后放在小組交流討論。抽查學生概述內(nèi)容,教師補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后,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 思念讓她肝腸寸斷。
六、體會詞作的思想感情
1、 思考討論如下練習題(多媒體展示)
“梳洗罷”這三個字能揭示出這位女子的什么心態(tài)?
“獨倚望江樓”中“獨”字最能說明女子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
“過盡千帆皆不是”這句話中你能不能體會出她的心理變化?
想象當時主人公心理活動狀況。
從這首詞中你認為她等了多長時間?什么地方可以反映出來?
你認為白頻洲會是一個什么地方?
2、學生分組討論。
3、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總結(jié)指正,必要的時候,教師要予以講解。
4、答案提示:
“女為悅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說明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獨”這個字寫盡了她的孤獨和期盼。
“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是”到發(fā)現(xiàn)“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
從“斜暉”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從全文,我們卻能讀出,以前她可能在這里等過,而以后,她也將繼續(xù)她的等候,直到愛人歸來。
白頻洲有可能是她和愛人分手的地方。
5、全班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小組提出兩個有價值的問題,臨組交換答題。
七、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可有適當?shù)膭?chuàng)造,用優(yōu)美的文字寫一篇小文章。
八、體會這首詞的特點
這首詞共27字,但是卻寫了很多內(nèi)容。如:時間從早晨到 傍 晚 ,景物有 樓頭、帆船、斜暉、江水,和白頻洲,人物情感變化“希望” “失望”、“腸斷”。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閨中婦女美麗的容顏和憔悴的姿態(tài),窺探到了她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梢姡~和詩歌一樣,有概括、凝練的特點,詞人沒有直接表達情感變化,是蘊涵在情景中的,是我們從字里行間分析出的,可見還有含蓄的一面。本詞選取富有特征的動作和景物,構(gòu)成人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心理描寫細致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
九、當堂背誦并默寫《望江南》,小組評比。
采用比賽的方式,看誰背得最快,記得最準。
十、擴展延伸
古代有關思婦的詩詞很多,這些詩詞很好得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忠貞的愛情婚姻觀。
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一些這方面的詩詞,進一步感受他們忠貞的愛情和為愛情腸斷心碎的感人故事。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卜算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 《詩經(jīng)·君子于役》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 《春怨》
十一、課外作業(yè)
仿照本課學習模式,課外自學《武陵春》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板書設計】
《望江南》
溫庭筠(jūn)
詞牌名,有名憶江南,江南好。
溫庭筠:花間詞派的開創(chuàng)者。
內(nèi)容 思想 風格
洗漱完畢后 思獨 不寓
獨靠望江樓 親自 事情
千帆不見親 不情 雕深
斜暉水悠悠 見傷 飾摯
傷心白蘋州
江南教學反思 篇7
教學本課,我根據(jù)《江南》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的特點。著重從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方面下手。先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直至熟讀成誦。讀完,讓學生說一說:通過讀這首詩,你仿佛看見了什么?讓生繪聲繪色地描繪出自己想象到的畫面。再結(jié)合詩句指導看圖理解。先聯(lián)系前兩行詩句,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小姑娘是怎樣采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么樣。再聯(lián)系詩的`后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游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并把觀察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從而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的快樂。最后,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
江南教學反思 篇8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田田”“戲”及詩句意思。
這篇課文不像我們平時學的現(xiàn)代兒歌那么容易理解,對于一年級剛剛接觸到課文的小朋友來說要理解這樣一片樂府詩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不理解課文,學生就難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讀,所以這節(jié)課我重在培養(yǎng)孩子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正式進入教學前有一個復習的環(huán)節(jié),鞏固所學生字的讀音和書寫。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先出示圖,讓學生認識蓮花、蓮葉、蓮蓬,再讓學生知道這兒的蓮蓬特別多,從而引出“江南可采蓮”,而“蓮葉何田田“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圖片讓學生想象蓮葉的樣子及蓮葉茂盛的特點,這樣孩子們就有點明白了,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引導學生看圖: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像一個個大圓盤!”“綠油油的蓮葉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加深對蓮葉茂盛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接著通過指名讀、做動作朗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fā)展,我在教學“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中出示了過多的意象將整首詩分的太碎了。在第二個長句的教學中,我先出示圖引導學生想想小魚在荷塘里會干些什么?學生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舉手發(fā)言,這樣就能給孩子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他們放飛思想,盡情遨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感悟魚兒游玩時的快樂、自在,這樣孩子自然而然就體會到“戲”的妙用了。我覺得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在教學時,我結(jié)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在指導朗讀上,可以采用表演讀的方法,把教室當成一個大池塘,讓學生當小魚,感受魚兒們的快樂,從而讀好詩中的第二句,對于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
接著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大膽說話,感受小魚兒的機靈可愛。學生切合實際生活,想想自己就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魚兒,在水中快樂地捉迷藏呢。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江南的什么,進一步表達對江南的喜愛之情。
江南教學反思 篇9
眾所周知,《漢樂府》是專用來譜曲吟唱的,它們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煉、朗朗上口、易于流傳的特點。而其中《江南》一首,則更是流傳久遠了。這首詩以采蓮女采蓮為基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寧靜美、活力美。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反復的.品讀上。具體來說,我覺得本課有如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一是以不同形式的讀為中心,讓學生通過讀來熟悉、理解、品味詩歌。由于這首詩淺顯易懂,所以我沒有在字詞方面花太多的時間,只是在幾個關鍵字方面教了一會兒,一起學了寫法。在讀的方面,我試著讓他們通過個別讀、對讀、小組讀等方式,反復讀出詩歌原本的美感。
二是充分把學生推到了前臺,老師只是導演。學生回答、討論、角色演讀等等環(huán)節(jié),占了整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多時間。比較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感悟,有些學生在對詩歌有獨到理解的同時,我給予了認可和引導。
三是學生參與積極,參與程度很高。整節(jié)課學生的讀、演、說、思都很主動,一些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比較深刻的;具_到了設定的目標。
不足之處也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對生命課堂的內(nèi)涵理解不夠深刻,學生真正的參與不夠好,一些活動停留在較淺的層面。品讀的層次性和目的性體現(xiàn)的不是很好,沒有隨著讀的深入,加強對文本詩歌的理解。需要繼續(xù)努力。
江南教學反思 篇10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對于小學生的詩歌教學我始終有些迷茫。一來在誦讀環(huán)節(jié)上,結(jié)合詩句引導誦讀的技能比較生疏。雖然學生在讀,但是只是機械的認讀文字,很難從教師的語言中感受到景之美。二來在悟情環(huán)節(jié)上。如何引導他們理解詩中情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為此,我播放了一些江南的美景,以期加強學生對整首詩的感悟。
本課《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吊古:南朝統(tǒng)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托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已經(jīng)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在教學過程我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zhì),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yǎng)、閱讀經(jīng)驗等)進行創(chuàng)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并把語言文化知識、經(jīng)驗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突出學生為主體原則的同時,我還:
、僮ダ收b。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要靠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nèi)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chǎn)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我讓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我在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nèi)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趫猿謫l(fā)式。問題要精簡,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lián)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圩兘讨R為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yǎng)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nèi)容的閱讀習慣。
詩是美好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教室里讀著,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著,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著。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兩首詩學完后,引導他們繼續(xù)尋找,盡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于他們綜合了解春天,了解春天其它方面負載的東西,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江南教學反思 篇11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xiàn)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芍^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梢寗偨佑|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自己比較好的做法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xiāng),然后憑借多媒體課件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痹趯W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fā)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xiàn)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對于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
1.理解東南西北方位時需要加以練習就更好了,這樣到運用的時候才會比較熟練。
2.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如果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huán)節(jié),就會達到預先的目的。
江南教學反思 篇12
今天和學生一起閱讀了《江南春》,這首詩描寫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朝廷的衰敗,表現(xiàn)詩人反對佛教,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杜牧以詩的方式記載著歷史。詩人是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這首詩其實把這一切也都寫了進去。因為每學期學生都會背誦古詩,所以對于這首古詩,學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課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說說“鶯啼”、“綠映紅”、“酒旗風”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由串講詩意: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數(shù)紅花互相掩映。有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飄蕩。我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介紹南朝的覆滅,講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統(tǒng)治時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據(jù)說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漲,這些達官顯貴想通過拜佛求經(jīng)的方式祈求神靈保佑,千秋萬代,榮華富貴,可是這些寺院在隨著朝代的更替倒塌無數(shù),已經(jīng)沒有多少存在了。然后引導學生討論這樣的方法可行嗎,學生很能領會老師的用意,他們發(fā)言完畢,最后一句詩的意思也就出來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強兵練武,這么的寺院還有多少掩映在煙雨中呀?
詩句意思出來了,可是詩人要告訴我們什么呢?于是我又給學生介紹杜牧生活的朝代,當時正是顯赫一時的唐王朝已走向衰敗,連年征戰(zhàn),宦官當?shù)溃癫涣派,苦不堪言.而當時的統(tǒng)治者也效仿南朝統(tǒng)治者的做法,企圖通過修建寺院的方法來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學生們聽了很是憤慨,紛紛對當朝都的做法表示譴責,此時此刻,學生的情感就是詩人的情感,共鳴的情感在課堂上涌動。
春的景致直觀地帶給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樣和學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詩意和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把讀誦積累與情意熏陶結(jié)合起來。詩人杜牧在《江南春》這首詩描繪了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秀麗春光,同時由煙雨迷蒙中的樓臺佛寺聯(lián)想起南朝覆滅,流露出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借古諷今,這是本首詩的難點。如何巧妙地處理呢?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先引導學生理解第一、二兩句;然后抓住“南朝”和“多少”切入第三、四句,適時補充作者用意,啟發(fā)學生理解“寫今”與“吊古”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收到獲得審美體驗與弄清寓意的雙重效果。
詩是美好的創(chuàng)造,學生在教室里讀著,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著,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著。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首詩學完后,引導他們繼續(xù)尋找,盡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于他們綜合了解春天,對于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江南教學反思 篇13
江南這一篇課文詩一首漢樂府詩歌,比較有節(jié)奏。在講課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江南這個地方的美麗。
講這首詩歌的時候首先讓學生了解江南在哪里,我選擇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的地圖。首先讓學生找我們所在的位置——山西。然后找到長江,長江以南就是江南。知道了江南的位置就開始讀課文。讀課文的時候,讓個別學生讀課文,糾正讀音。然后讓學生讀詩歌時要注意節(jié)奏和感情。
講課文內(nèi)容時,我讓學生通過圖文結(jié)合來觀察蓮、荷葉、荷花等。圖文結(jié)合可以直觀的`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敖峡刹缮彙,江南可以采蓮,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認識了蓮以后觀察課文圖片中的姑娘是如何采蓮,并模仿器動作。放幻燈片中荷葉,讓學生理解很多葉子的樣子就是“田田”。在后面的課文,我在黑板是板書東南西北,放一張學生已經(jīng)畫好的魚兒各個方向游動,來理解課文魚戲蓮葉間、東、南、西、北。這樣既調(diào)動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理解的課文。
這節(jié)課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了課文。但是在內(nèi)容涉及上,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引入課文,相對一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不應該涉入太多。總體上這節(jié)課比較理想。
江南教學反思 篇14
古詩的教學一直以來是我教學上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往教古詩,用個不恰當?shù)恼f法,就是“簡單粗暴式”的——關鍵詞的意思一講,詩意一抄,主題思想一寫,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學校組本教研的東風,定下了古詩詞教學的教研內(nèi)容,也想借機向其他老師學習學習。)
就我自己的這堂課,上完后,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認真?zhèn)湔n與僅求完成教學任務的結(jié)果大不一樣。
因為組內(nèi)的老師以及主管教學的校長要進行聽課,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時上課那樣隨意,都想上好課。為此,課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找資料,借鑒他人的教學設計,觀看教學視頻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學的思路后,才著手進行備課。所以我的這堂課,真是徹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學古詩的模式,不再僅僅拘泥于講、抄、背,主要是以“賞”為主。課堂更為活躍,更有趣,更生動。
二、認真?zhèn)湔n對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這個人,鑒賞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歡比較直白的記敘文、小說之類的文章,對于詩歌一直認為是“陽春白雪”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好教。最先開始,選了小課上這首詩,心里總認為,一首詩28個字,30分鐘講綽綽有余了。沒想到,課一上就放開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鐘時間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驚覺,原來古詩也有這么多可講的!也可以講得這么有意思!
因為我的這堂課有大量的過去學過的古詩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備課之中,其實也是我自己對古詩文的一種復習和重新掌握。
三、認真?zhèn)湔n后,在課堂上更為游刃有余。
以往上課前,也會熟悉教材與教案,但因為常規(guī)的課堂也就顯得更為隨意些。有時候,一下發(fā)散了,可能就會扯得很遠。但這份教案,因為自己精心準備了,記得熟了,因而對課堂的掌控,對重點的'掌控,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控就更為主動,站在講臺上都更自信一些!
這堂課我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學過的古詩詞。用回憶、復習古詩詞的方法,來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學內(nèi)容。如:在理解“綠映紅”這個“映”字時,我們就聯(lián)系了“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映”字幫助理解。在講“酒旗風”的這個“風”字時,我們也聯(lián)系了以前學過的許多帶“風”字的詩句對比學習。
二、對詩歌中字的賞析比較到位。學生們首先不會講,不知道怎么講,于是我拋磚引玉先講了個“風”字。接著學生們就講到了“啼”“煙雨”“映”等等,就在對這些字的賞析中,體會到了詩的美。
當然,不足之處也有不少,老師們也誠懇地給我指出了。
1、對詩的整體把握不夠,詩意的落實不到位。
2、主題思想的引導過于生硬。
對我自己而言,這真是我從教十多年來的詩歌教學的一次新的嘗試。即使有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節(jié)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課,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江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江南》教學反思07-01
《江南》教學反思03-09
江南教學反思06-06
《憶江南》教學反思02-24
(推薦)《江南》教學反思07-10
《江南》教學反思[實用]07-05
《憶江南》的教學反思07-01
《江南》教學反思(必備)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