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學生已經明確了進行減法計算時,哪一位不夠減,都要向前一位退1當10,再減的方法。本節(jié)課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shù)減三位數(shù)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為復雜的一種情況,也是學生本單元學習的難點。教學重點是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隔位退位減的算理。教學時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04— 108,然后列出豎式后,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這時的探索,能讓學生充分體驗這里的計算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可十位是0,無1可退,怎么辦?這時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向前一位借,但借過之后就不知道如何辦了。在討論有一定想法后,老師提供計數(shù)器上撥算珠理解。千位上一顆珠換幾顆百位上的珠,百位上一顆珠換幾顆十位上的珠,十位上一顆珠換幾顆個位上的珠。這樣讓學生明白:讓百位借給十位,十位再借給個位。在借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每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變化,說清是幾減幾,是怎么回事?然后在讓學生把演示過程與算理說了一遍: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1,十位沒有向百位退1,于是個位是14—8=6,十位是幾減幾呢?通過學生的討論、爭議,學生明白了十位應是9—0=9,百位是1—1=0(不寫),再用豎式算一算。通過計數(shù)器的實際操作學生更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計算的方法。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剛剛學習了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如何讓孩子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口算方法是我最近幾天都在思考的問題,由于剛剛學會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很多孩子出現(xiàn)以下情況:
1、一部分孩子理解了進位和退位的意義,也能分清楚什么時候進位和退位,嚴重的錯誤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忘記了,導致現(xiàn)在學習的口算題的準確率下降。這也是我的.失誤:學習本單元之前沒有預料到孩子們由于長時間不練習,已經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就像蓋房子一樣地基沒有打好,房子不會牢固。
2、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偏弱,還不能深刻的理解進位和退位。因此出現(xiàn)該進位時,他反而退位;該退位呢?他又進位,以至于遇到不進位的和不退位的口算題也要思考很長時間。為了讓孩子能理解意義,在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時候,我通過各種練習讓孩子總結和比較口算題的算法,比如24+8:個位和個位相加(或減),4+8=12,所以個位上寫2;滿十進一(為了讓孩子理解,而且不出錯,我告訴孩子進位就像你給別人東西呢,從下面給別人)就在2的右下方點上一個點,說明這是進一,2+1=3,因此十位是3;若是退位我告訴孩子你要借別人的東西,就讓所有人知道,所以要在它的頭上點點。
3、任何新的知識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去適應,最近班里的家長經常打電話告訴我:“龐老師我們家孩子是不是上課不認真聽課呀!在家做50道口算題她就能錯一半,我真的很生氣,我該怎么辦?”我很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第一:我想說他是一位負責任的家長,他能從孩子的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學習的情況,并及時的和我溝通;第二:我告訴這位家長你要從孩子的錯誤中找到原因,他是不知道進一位或退一位;還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出現(xiàn)的錯誤導致的呢。從原因中找到補救的辦法;第三:孩子畢竟很小接觸到新的知識時,他需要一個整理的過程、一個適應的過程、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才能達到熟練。
就如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想讓他跑起來,那是有難度的。孩子剛剛理解進位和退位,已經很棒了!要想達到熟練運用,必須堅持不懈的練習,這也是訓練口算的方法(或者說計算過程)。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學例1
以故事形式導入:
小朋友們,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豐收的情景吧。
。1)出示主題圖
下面這幅圖片就是農民伯伯受西瓜的場景,觀察一下從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圖片了解信息。
二、授課
(2)出示表格
看到這些數(shù)字你能想到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根據(jù)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問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你想到的問題,并解答出來。
學生匯報所想到的問題。
如:第一組和第二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
28+34=62(個)
第二組和第三組一共摘了多少個西瓜?
34+23=57(個)
師:剛才大家都想出了很多問題,不過都是一步計算就能得出的,那么誰能夠想出兩步計算的問題?
學生匯報想出的.問題:一共摘了讀少個西瓜?
怎樣解決?
列出算式:28+34+23=85(個)
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數(shù)呢?
學生匯報,展示算法。
。1)直接口算得出
。2)筆算得出——列豎式(注意進位加法,以及數(shù)位對齊)
2862
+34+23
6285
。3)先筆算再口算
引出簡便寫法
62
+23
85
觀察一下這種寫法和前面的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學生匯報想法
教師總結: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種都是分步計算的,不過第二種比第一種寫起來更加的簡便。
鞏固練習:第26頁做一做
學生匯報、板演,并說明計算方法。
2、教學例2
我們剛剛把西瓜摘下,總共有85個,現(xiàn)在準備把他們運走,第一次工人叔叔開車運走了40個,第二次小朋友也來幫忙,他用三輪車
運走了26個,那么還剩下多少個呢?(結合圖片進行講解)
思考解決方法,列出算式:
85-40-26=19(個)
怎樣得出答案呢?
。1)口算
。2)先口算再筆算
85-40=45
大家能不能象前面學過的連加一樣寫出一個豎式
學生嘗試列出豎式:85
(注意退位減法)-40
45
鞏固練習:第27頁做一做
學生匯報、板演,并說明計算方法。
三、課堂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29頁練習五第1、2題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算好后學生說說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獲得了哪些知識?
學生在知識、方法上做一個回顧。學生自由說說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下來,發(fā)現(xiàn)課堂上存在有好多問題。首先,教學容沒有講透,學生基本上還沒明確今天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呈現(xiàn)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特點;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做好示范,以至于學生還不知道豎式連寫;其次,沒有把握好學生的學習心理,沒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興趣,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只有十幾分鐘,要讓他們上課能夠注意集中力的話,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本節(jié)課上教師的講授貫穿始終,致使學生出現(xiàn)精神疲勞,忽視了學生的生理特征。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不是很規(guī)范,沒有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100以內加減法筆算包括不進位加和進位加,不退位減和退位減,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說難度并不大,孩子們掌握的還是可以,可是計算的結果正確率卻不高,不是這邊錯了就是那邊寫漏了,教孩子們計算時一定要仔細,可是光口頭上說,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我們幾個平衡班老師也在互相商討,究竟有什么好方法能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可零零碎碎,究竟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本人事后整理了以下,想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辦法,正在試行中,結果有待檢驗。
一、抄題目有要求。孩子們常常出現(xiàn)數(shù)字抄錯的現(xiàn)象,如把89寫成98,59看成56等等,因此碰到讓孩子抄題計算時,我嚴禁看一個數(shù)字寫一個數(shù)字,一定要求把整個算式讀完整記在心里,重復一遍再抄下算式,可能孩子一開始不習慣,但慢慢的總有成效。另外,還做一些抄數(shù)字的專項訓練。
二、計算時不打斷。孩子們計算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沒有一次性算完一題就被打斷或分心。例如明明做的是加法題,列成豎式時卻變成了減法,即使寫的是“+”,卻算成減法,還有個位算加十位卻算成減,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更不用說了。究其原因,還是思想上的問題。針對此問題,我采取多錯多做,少錯少做,不錯不做的獎罰措施。例如每天抽5~10分鐘時間,做10道筆算,規(guī)定時間內全對的,晚上沒有額外計算作業(yè),錯1~2題的,訂正后,晚上重做10道,錯2題以上的除重做全對外,還要讓家長仿照再出10道,全對為止。(不過此項方法檢測起來有點難度)
三、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有的孩子豎式算好了,橫式上老忘記寫得數(shù)。有的孩子豎式上明明算好是75,抄到橫式上卻變成57。因此我要求孩子們做完題后如時間未到,務必檢查,第一遍重點查每個橫式的得數(shù)是否寫上,豎式與橫式上的得數(shù)是否一致。我們知道計算過程的.錯誤對孩子來說是很難查出的,而以上兩條卻相對容易檢查。第二遍,把剛做的題當成改錯題,假設這道題有錯,查查錯在哪一步。
四、改錯題。把孩子出錯的題匯總,讓孩子一起來當小老師,看看錯在哪里。把錯題歸類,然后每次做題之前先指名提醒,不要出現(xiàn)哪些錯誤,以提高正確率。
五、堅持撲克牌累加,連減的練習。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
“萬以內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會計算“百以內退位減法”和直接的“萬以內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我認為按照常理來說,只要學會了百以內的退位減法,對于學生來說數(shù)位的多少并不是很大的問題,只要學會了簡單的退位減法,復雜的也是同樣的計算過程,應該不會很難才是。
問題一: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連續(xù)退位減法,要讓學生明確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當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當10,這時十位上是9,對于這一算理,我是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的.,然后我也進行了強調,但在練習過程中,我比較重視學生說算法,忽略了學生對算理的敘述,結果學生在計算時要么忘記退位,要么不該退位的也退位。小學數(shù)學萬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
問題二:在學習加減法的驗算時,我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去寫驗算方法,然后讓學生交流方法,這種體驗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了算法、算理。但在學習完加法的驗算方法后學生提出了減法應該怎樣驗算呢?我沒有過多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就順勢把減法的驗算方法也講了,結果就造成學生練習時間不夠,對加減法的驗算方法掌握的不扎實,尤其有一部分學生總把驗算后的得數(shù)寫在算式得數(shù)位置上,這都是課前思考不足造成的。
反思一下,作為教師教學之前首先要認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認真有效的落實于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不能想當然用自己的主觀認識來替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扎扎實實的進行教學?傊x懂教材、讀懂學生是教師準確定位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前提。教師只有在教材與學生中尋找平衡,才能在課堂上演繹智慧與精彩,使課堂更有實效。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6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后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shù)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并不清楚怎么進行,造成每個小組里只有少數(shù)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范,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chuàng)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shù)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shù)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后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從開學到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xiàn)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guī)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xiàn)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yōu)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游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并應用于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
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和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節(jié)課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計算方法。
在本節(jié)課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四點:
1、注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先復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它是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礎。以開火車的形式把全班同學都檢查了一遍,發(fā)現(xiàn)孩子掌握得還不錯,都能很快說出得數(shù)。那么本節(jié)課的關鍵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較適當?shù)腵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么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開”這一句話,并讓每人都知道后,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huán)節(jié),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jié)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3、是加強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yōu)化算法。我通過擺小棒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算法一:從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來是16根,即10-8=2,14+2=16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算法三:從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還剩16根。算法四:從24減10等于14,14再加2等于16。正因為課堂上經常鼓勵孩子獨到的見解,所以,孩子們才有那么多種方法。我為孩子們能夠大膽地暢所欲言而感到欣慰。
4、是算法升華。觀察差十位上的數(shù)比被減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少1,為什么?為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找技巧,同時也便于檢查自己的計算。
5、是優(yōu)化練習?朔诉^去的題海戰(zhàn)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層次性、多樣性、人文性等。
6、注重情感教育,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我說:今天王老師教給你的方法,其他班學生都不知道,你們回去只準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一是在練習中反復過多,有過去的應試教育時代的影子。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傾聽不夠。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去改正。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8
反思整節(jié)課的教與學,本節(jié)課有以下一些特點及問題。
1、基本能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把活動課與練習課有機地整合,使學生能夠在有趣的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來提問題、解決問題,并使所學知識進一步得到內化。如:設計獎杯這一環(huán)節(jié),看似美術課,其實里面包含著辨認圖形及圖形的運用等數(shù)學知識。正是由于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所以比較好地體現(xiàn)了本節(jié)課是數(shù)學的復習課,而不是其他科目的復習課。
2、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
本節(jié)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不但有自己的觀察思考,更有小組的.合作探討、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討論中明白道理,在合作中享受成功,在交流中發(fā)展自我――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同時,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完善自我認知方式,從而達到個性發(fā)展的目的,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如:這些運動員怎樣安排在兩輛車內比較合理?這個問題經過學生的討論,他們的回答讓你驚奇,“小狗和松鼠一輛車,猴子和兔子一輛車,車上空余的位置給它們放行李”。
3、注重數(shù)學應用
數(shù)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的應用,會應用數(shù)學的知識與方法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如設計獎杯、安排車輛等問題,都是數(shù)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與值得思考的地方。
1、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方面是如何使教材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如果能把“動物們的運動會”改為“學校學生自己的運動會”,效果也許會更好;另一方面是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一些知識整理與歸納的方法,潛移默化,掌握一些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
2、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
雖然本節(jié)課已經精心設計了小組的分工協(xié)作,如: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2人合作:一人提問題并記錄,一人解答寫算式,然后交換。但實施時,出現(xiàn)一些學生代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做練習等現(xiàn)象。因此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時,如何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0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2-06
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3-15
10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篇02-08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5-21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3-22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27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2-19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5篇)03-2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