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酸和堿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常見酸和堿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讓一讓,學堂變課堂”捧著這樣的宗旨,對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歸納,總結出酸的三點通性。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由個別到一般的科學的認識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導學生利用酸的性質來解析一些與生活、生產實踐相關的現(xiàn)象,最終達到知識轉化成能力的目的。
整節(jié)課,知識的內容面廣、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學生常感它易學難記、易懂難用,學生的思維潛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因而激發(fā)不了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與直觀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了情感的滲透,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具體操作與特點如下:
一、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思維。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學生也不只是被動的接受體,在教學設計時,我更注重學生學習的中間過程,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設一些與生活、生產實踐相關的教學情景。例如:在講敘酸與活潑金屬、與金屬氧化物反應這兩個知識點時,我設計出一個“免費加工金銀首飾”的情景故事,根據(jù)情景故事提出了①如何清潔首飾?②如何回收銀?這些問題的提出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發(fā)生了轉變,由“要我學”轉變“我要學”。
把握契機,適當給予啟迪,例:從溶液中提取銀,是否可結合“濕法煉銅”來思考呢?教師的啟迪有助于學生提出正確假設,避免了學生盲目地思維。然后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從理論或實踐是驗證假設,最終達到化矛盾為共識形成正確結論。從以上步驟不難看出,這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設疑--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教學流程,符合了學生認識發(fā)現(xiàn)事物的思維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二、多媒體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理論的建立大多是通過實驗,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或者實驗、假設再實驗論證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理論,掌握技能,培養(yǎng)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加入了蛋殼成份的檢驗;fe和cu金屬性驗證等學生實驗。
這些實驗以其真實性、直觀性,給學生以較強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掌握實驗操作技能。 多媒體教學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手段。在選擇多媒體時,我認為應越簡單越好,只要能夠說明問題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離子的檢驗實驗分別制成了動畫和錄像,這樣,既保證了教學的直觀性,實驗的真實性,又利于學生實驗觀察,同時提高了課堂密度,還避免了選擇媒體過多過雜,使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滲透,營造寬松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情景激趣,設問質疑,師生討論這種嘗試探討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變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活動,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路人”,并對他們的成功給予及時的評價。這樣就有利于消除教學中“一言堂”的場面。有利于縮短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在這個氛圍里,學生就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養(yǎng)。
當然,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嘗試中,難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望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常見酸和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常見酸和堿教學反思11-16
教學反思《常見的酸和堿》04-09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7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04-17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9篇04-17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05-20
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優(yōu)秀02-28
酸與堿的教案05-30
【經典】酸與堿的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