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的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改的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改的心得1
x月x日,我們x區(qū)100多位老師在教育中心郭主任的帶領下,赴山西x,學習課改經驗,同時聽了候城中學教導主任和x教研室主任張x的課改講座,體會很深。
x日,兵分兩路,我們小學組去的是x實驗小學。走進校園,給人的感覺是書香味極弄,校園散發(fā)著書香氣息,校園到處是激勵學生的板報,校園文化做得很好。我聽了兩節(jié)數學課,上課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小組交流,展示點播猶如輕車熟路,最讓我吃驚的是幾千人的學校,大課間學生井然有序,做操也個個精神煥發(fā)。課改,改的不僅僅是課堂,讓學生的各方面都有了意想不到的變化。x日下午聽了x中學教導主任的講座,21日,聽了張主任的講座。對我印象深刻的是張主任的講座,《深化課改突破瓶頸,構建優(yōu)質素養(yǎng)課堂》,強調的是素養(yǎng),重點是突破。八個瓶頸,張主任的突破瓶頸的方法,個個精彩,使人浮想聯翩。本次張主任的講座早些時候就有所接觸,當時感覺挺新奇、也挺茫然;時隔很長一段時間,再次去聆聽,讓我意外的是竟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多年工作積淀已讓我能以更加成熟的心態(tài)和理性的思維去審視課改。
為什么要課改?張主任分析的是那么真實、那么邏輯。切身體會,因為我們就是被“滿堂灌”的教育模式毒害的一代,能力、口才、思維被曾經的'“滿堂灌”套上了枷鎖,以至于大把大把的畢業(yè)生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融入不到社會。作為“受害者”、作為教師為了不讓下代孩子重蹈覆轍,我們應該有責任和使命去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這將成為我課改之路的最大動力,相信認識到這一點我將會更加主動地去面對未來的工作。
幾年的校本課改,讓我已不再迷茫。上一年學習太古課改,小組建設和小組評價初見成效,但是還不夠完善,張主任突破八個瓶頸,給我找到了方法,因此本學年仍需扎實;而教師的講、學生的學這些“軟件”要怎樣開發(fā)才更高效、更科學,這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zhàn)。
學的經驗,對于我們學生人數不多的學校來說,我們將著重從兩個方面入手,爭取不負此行:1結學生的年齡和學生少特點,改進小組評價方式;1,本學期重點思考如何改進;考慮怎樣的評價能使優(yōu)秀小組“此起彼伏”。2,對于教師,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深挖教材,吃透教材,備好每一節(jié)課,取出教材精華,奉獻給學生。爭取每一節(jié)課都達到高效課堂,力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
課改的心得2
從8月18號開始,我參加了《汝州市課改品牌學校共建項目暨課改通識性培訓》。通過這些天的培訓,在新世紀研究院劉愛軍、林春英和韓高波等多位專家教授精彩細致的講解下,使我深深的認識到,當今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尺度,關鍵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我覺得今后的教學要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與想法:
一、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讓我學到的技巧是
學生已經懂的,用“檢查與設疑”去對待;學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用“點撥與概括”去處理;學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但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懂的`,用“討論與交流”去助力;必須要老師講的,用“講授與闡明”去講透;老師講了也不懂,但通過實踐才能懂的,用“活動設計與實踐探索”去讓學生體驗。這就是新世紀研究院專家講的“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模式獨學,對學,群學。各位專家在講解中曾不止一次地點化我們,“別老是拿著舊的船票去登教育新的課堂”。
二、我市部分中小學的課改還處于盲動狀態(tài)
比照洋思中學的課改模式和課堂應用實踐,發(fā)現我市學校的課改還處于盲動狀態(tài)。怎么入手?如何培訓老師?如何培訓學生?都還很迷茫,課改是不是一定得幾個同學圍坐在一起?是不是一定得用紙質的書面檢測?是不是一定得用一生一份的導學案?是不是一定得讓學生課前預習?是不是一定得有小組學習評價?是不是一定得給學習小組冠名?還心存疑惑。
我認為,不管是洋思模式,還是杜郎口模式,亦或是我市正在學習的新世紀研究院“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模式,亦或其他模式,課改中滲透的理念大致相同:要淡化的是老師在傳統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改變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老師交還的是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權、思考權、發(fā)言權和活動權,要老師致力解決的瓶頸是合理組織問題、語言、器材等發(fā)揮教和學的“被動的能動性”。正如日本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所述“‘被動的能動性’正是我所追求的教和學的形態(tài)。”把課改看得太難會妄自菲薄,看得過易又會妄自尊大。我市的課改還處在起步階段,在一定時期內需要“照葫蘆畫瓢”,技術上應依靠“五步三查”高校課堂模式,再談“自主研發(fā)”。就像練字一樣,練好臨貼、描紅,寫得像貼了,再自成一體,關于導學案的使用,林春英教授也曾反復強調盡量用詳版的,切記先不要用簡版的導學案,意義也在于此。
三、推進學校課改進程的督導工作是此次學校課改成敗的關鍵。
1、加強學校課改制度的督導
指導學校制定相對合理、科學的課改管理制度,獎優(yōu)罰劣,調動教師課改積極性。
2、加強學校行政參與課改的督導
查行政聽課記錄、參與課改活動的記錄、導學案和教師會記錄,訪學生、訪老師等。
3、加強課堂教學的督導
重點觀注七年級課改課和導學案,尤其是年輕教師的課和導學案,使之成為學校課改的中堅力量,還要與任課教師真誠交流,共同進步。
4、加強校內課改或教研活動的督導
查老師聽課記錄、教研活動記錄,關注活動形式、研討內容、參與人數、參加人員,讓課改重點實施年級影響其他年級,讓實施課改的老師影響不想課改的老師。
總之,新世紀課程研究院的專家就是我們今天學校課改的伯樂。我們每一位老師必須敢于擔當,勇做課改的千里馬和孫行者,不做課改的絆腳石。
【課改的心得】相關文章:
課改培訓心得10-24
小學語文課改心得07-22
課改心得體會08-17
(必備)課改心得體會07-05
課改工作心得體會09-13
課改心得體會范文01-15
課改工作心得體會07-14
【優(yōu)選】課改心得體會08-25
初中課改心得體會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