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好啊!)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睂W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六、作業(yè)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設計:
25、伯牙絕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絕弦
(知音)
鐘子期 善聽 必得之 死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fā)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聯(lián)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二、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古詩一定的基礎,并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節(jié)奏上、情感滲透方面需要指導。由于是四行詩句,課上容易在課上完成背誦。
三、設計理念:
1.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以讀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的節(jié)奏、音韻之美。
3.尊重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學習,情感的激發(fā)與習慣的養(yǎng)成。
4.注意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5.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四、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五、課前準備:
課件《春江花月夜》詞帶
六、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贊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游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jīng)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xiàn)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于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掌握節(jié)拍)
2.復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僦娙,解詩題。
、谧プ盅郏瑫栽娨。
、廴朐娋常蛟娗。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搜集資料,現(xiàn)在大家交流后,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后進行匯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僭诮涣鞯倪^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xiàn)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趲燑c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里應該是“愛惜”的意思!靶 弊直疽馀c“大”相對,這里引申為“輕輕”
③讀全詩。
④完整地說說詩意。
三.學生質疑、樂于探索。(入詩境、悟詩情)
1.學生質疑的問題(略)
2.師問一個問題:你認為園主人是怎樣一個人?(淡泊名利的人)
師點撥:小中見大,給讀者想象的空間。“紅杏”一詞一語雙關,喻園中主人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名聲在外。說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壓抑不住的。
詩人本來要掃興而歸,一轉身卻看到墻頭脈脈含情的一枝紅杏,蒙著陰影的心情頓時一亮,這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板書:掃興、喜悅)
3、你認為這首詩應該怎樣讀更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前兩句應該讀出掃興、惆悵之感,后兩句應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4、指名讀,齊讀。
詩人雖然沒有看到滿園的春色,仍然滿腔的喜悅,請同學們看著課文插圖給這個園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滿園的春色是什么樣的?
5、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的美景之中,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背誦全詩。同學們可否用音樂來唱出來。(自擬題目,寫一則短文)
四.思維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老師這里也有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投影出示)(學生有感情朗誦)自由欣賞,小組自定。
2.齊讀,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感情來朗讀細細體味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春色吧!(播放音樂,學生有感情朗讀)
3.同學們還搜集了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或者葉紹翁的詩句,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分享。(小組選一名同學讀)
4.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抒發(fā)對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人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動情。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應因文而宜,與時俱進,去雕琢、去彩飾,反璞歸真。
(作業(yè):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題詩作畫)
板書設計: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掃興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喜悅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語文教案 篇3
寫一張照片
課題:選擇一張你的照片,或你和其他人的合影,然后根據(jù)
照片,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教學要求:1、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
2、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
號.
教學重點: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
教學難點: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有一定條理.
教具準備:有關的范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照片是美好生活瞬間的定格,每張照片都可能記載著一段獨特的故事.用我們的筆寫下這段故事講給大家聽,便是一篇很好的習作.
二、審題指導
讀題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讀題目要求,認真加以思考)
你認為此次作文的重點應在什么上下功夫?(內容具體、真情實感)
三、組織材料
1、打開同學們的影集,那一定是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記載著同學們的成長歷程;記載著同學、朋友間的友誼;記載著父母、老師們的關愛……瀏覽一番,一定會勾起同學們許多的.回憶.大家可以在其中選擇一張令你感觸最深的照片,把他的故事寫出來.請學生們根據(jù)要求進行材料的組織. [page]
要求:
1、說一說使你難忘的事情是什么?
2、說一說你為什么選擇這個材料?
3、把你選擇的材料完整的說給大家聽.
。ㄔ讵毩⑦x材的基礎上可以就近進行交流)
2、匯報自己的選材.
1.請比較好的同學先匯報.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比較客觀的評價,教師應注意評價學生的評價,要充分肯定優(yōu)點,適當?shù)闹赋鲂枰Φ姆矫?
2.在請中等和有一定困難的同學進行匯報.同學老師進行及時評價.友善的提出不足之處.
四、突破難點
1、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說過要寫好這篇文章重點是內容具體、感情真摯.那怎樣才能做到呢?
2、就剛才同學們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進的方案.
小組每進行討論,報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
3、教師總結: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具體,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寫出好文章.
五、動筆練習
根據(jù)你剛才的材料進行寫作練習.注意要把過程寫得生動具體. [page]
六、范文:相片上的回憶
今天,我和媽媽在整理相冊時,從里面掉出一張帶有花邊的相片,我拾起來一看,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間,王博偉站在我的左邊,袁深站在我的右邊……四年級時我轉到了府學小學.我來府學小學已經(jīng)快兩年了,可卻怎么也忘不了在二里莊小學時的生活.
記得那是三年級時的一個早自習上,袁深得意地對我說“趙曉東,雖然第二課還沒學,可我已經(jīng)能把課文背下來了!”我驚訝地問“真的?”他充滿信心地說:“當然了,不信我給你背一個!”說著,他便搖頭晃腦的開始背了.我拿起書對照檢查,他快背到一自然段時,居然一個字也沒錯,我心中暗暗佩服.可他卻偏偏在這關鍵時刻掉了鏈子,突然停了下來.我估計他一定是忘了,為了照顧他的面子,我故意把頭扭向一邊裝作心不在焉的樣子.這家伙見有機可乘,竟然悄悄打開書迅速的看了一眼,接著往下背.看見他那鬼鬼祟祟的樣子我不禁偷偷地笑了.
“咦!”后面那個高個子不是單兆祥嗎?聽說他現(xiàn)在在東城體校踢足球,提起踢足球,還有一段趣事呢.一次,我們三(二)版和三(一)半踢足球,我放友善照相、耿昂、和我等人.對方的人員姓名記不太清楚了,但是對方的守門員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個子矮矮的,胖胖的,特別活躍.在場上,他不時喊著自己隊員的名字,看上去是個隊長.當比賽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雙方都還沒有進球.這是我們都有些急躁,場上亂作一團,也不知什么時候,雙方的守門員也參加到我們搶球的行列.這是,單兆祥想帶球射門,卻怎么也找不到對方的球門,急得大喊:“三(一)半的球門在那兒?我當時搶球搶得昏天黑地,也分不清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了,一把拉起三(一)半的小胖子跑到事先畫好的球門旁,大叫一聲:“在這兒!”單兆祥迫不及待地抬腳怒射,球進了!正當我們興奮得手舞足蹈時,突然,三(一)班的同學也歡呼雀躍起來.怎么回事?等我們回過神來細看,小胖子竟然站在了我們的球門前.我高聲質問:“喂,你怎么上我們這兒守門來了?”小胖子理直氣壯地說:“不是你拉我過來的嗎?”同學們都笑彎了腰,我卻慚愧得不行,從心里往外覺得對不起大家.
時間過得真快,如今我離開二里莊小學已經(jīng)快兩年了,但發(fā)生在那里的許多事還歷歷在目,讓我永生難忘……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選擇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方式,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
1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常用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 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5.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6. 學生能從伽利略敢于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并通過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5.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一、談話: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伽利略,一個是亞里士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教師補充)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檢查在預習中解讀生字詞的情況。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詞句,再討論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給課文劃分結構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五、總結: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著地的問題展開敘述的,段與段之間聯(lián)系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常用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 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6. 學生能從伽利略敢于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并通過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庇袥]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么?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a.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么?(想讀就讀)
強調什么?(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yī)學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ㄙだ允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jīng)當上了數(shù)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shù)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的聯(lián)系主要圍繞一個什么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兩個鐵球著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ㄒ唬┘毼鰜喞锸慷嗟碌脑。
1.再次出現(xiàn)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a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么?為什么?
b哪些詞最能體現(xiàn)?(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么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c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ㄟ@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chǎn)生懷疑的句子。
兩個結論,討論后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ǘ┘毼鲑だ栽囼灱捌浣Y果部分。
1提問: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
(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2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僮杂勺x課文,想一想: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 結果如何?
、谔釂枺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反復、許多次)
他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ǹ梢钥闯鰜喞锸慷嗟抡f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結論?(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么?
。ㄙだ砸诒人_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于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zhàn)。
3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俪鍪颈人_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塔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于“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
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谡页鰰厦鑼懭藗冏h論的句子。(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tài)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勖鎸θ藗兊呢焸、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苊鎸@樣的結果,人們表現(xiàn)怎樣?(驚訝)為什么?
。ㄒ驗,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萑藗兠靼琢艘粋什么道理?(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捱@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于提出疑問嗎?
a.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b.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于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c.得出結論: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思考,用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 亞里士多德
試驗 一慢一快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速度與重量有關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詞典讀課文,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感情色彩。
2.了解“米老鼠”這個動畫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并從中受到啟發(fā)。
教學準備
搜集沃爾特·迪斯尼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搜集米老鼠或其他迪斯尼公司創(chuàng)作的動畫形象。
教材簡析
生活中常有不如意的時候,如何把握機會走出困境,勇氣和努力固然重要,但有時,光憑奮斗是不夠的!栋讯浣行选愤@篇課文通過年輕畫家沃爾特·迪斯尼在貧困潦倒的生活境況中善于傾聽而獲得藝術靈感,創(chuàng)作出米老鼠動畫形象從而名躁全球,成為美國動畫藝術片先驅的動人故事,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只要我們用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細細觀察,用耳朵靜靜傾聽,就能發(fā)現(xiàn)在平凡甚至是窘迫生活中的愛與美,獲取成功的靈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沃爾特·迪斯尼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過程的關鍵語句,了解“米老鼠”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解讀與提示
*題目:本課的題目非常有趣,在教學中,可以從質疑入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把理解題目含義貫穿于全文的學習。
*第1~3段:
貧困潦倒:因生活貧窮,經(jīng)濟困難而頹喪、失意。
賞識: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
入不敷出:收入不夠開支。
頹然:形容敗興的樣子。
靈感:突然產(chǎn)生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想法。
教師應鼓勵學生借助詞典和課文內容理解詞語意思,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4~5段:
這兩段介紹了年輕畫家和老鼠交朋友的經(jīng)過。作者將這一過程描寫得非常細致、具體。年輕畫家一開始討厭老鼠,但在無可奈何之下被動地去聽老鼠的叫聲,漸漸地聽出了一種美妙的音樂,到最后和老鼠成了相依為命的朋友,產(chǎn)生了難以言傳的情意。這兩段的學習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采取默讀、勾畫關鍵語句、在書上批注、小組學習等多種方式自學討論。學生明白了畫家是怎樣用耳朵傾聽而與老鼠成為朋友的過程,也就抓住了“米老鼠”創(chuàng)作過程的重點;體會到了人鼠之間的情意,就找到了畫家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理解了這兩段的內容就不難理解題目的意思。
相依為命:互相依靠著生活,誰也離不開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難以言傳:無法用言語表達。
*第6~9段:
這幾段介紹了“米老鼠”動畫形象的誕生并點出了年輕畫家就是蜚聲世界的沃爾特·迪斯尼。在學習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文思考、討論,體會如果畫家沒有在車庫里傾聽老鼠發(fā)出的聲音并和老鼠成為朋友,也就不會有那個漫長午夜的“靈光乍現(xiàn)”,也就不會有“米老鼠”的誕生。
*師生互相補充介紹自己了解到的沃爾特·迪斯尼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展示迪斯尼公司創(chuàng)作的“米老鼠”動畫形象圖片。也可根據(jù)需要將這一學習放在課前進行。
舉步維艱:邁步艱難,比喻事情每向前進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第10~11段:
“原來,靈感只青睞那些愿意傾聽的耳朵!薄鞍讯浣行,然后傾聽世界。相信總有一個聲音屬于成功!币龑W生反復讀這三句話,聯(lián)系全文,說說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把耳朵叫醒”不能按照字面意思解釋,應該結合全文,聯(lián)系人物的成功歷程理解。“把耳朵叫醒”告訴我們靈感的獲得需要我們用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細細觀察,用耳朵靜靜傾聽,發(fā)現(xiàn)在平凡生活中的愛與美。不過,老師應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課后第1題,在于用這個問題幫助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閱讀中了解事件梗概,簡要描述主要內容。
*課后第2題,這個問題正是幫助學生深入思考,明確課文主旨的切入點。本題的設計給了學生自主閱讀、表達獨特閱讀體驗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給課文另取題目的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或感受。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字,學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3種筆畫“丨、丿、”和1
個偏旁“”。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字。
二、教材說明
本課為象形字歸類識字。12個字按器官、動物、天體與現(xiàn)象、植物分類。每個字都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過程,以利學生理解字義,認記字形,激發(fā)他們熱愛漢字。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會寫“十、木、禾”3個字。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本課12種實物的圖片,某一生字(如“目”)字形演變卡片,豎(懸針豎與垂露豎)、撇、捺筆畫卡片。
(二)認字、寫字
1、認字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教認字可采取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即先指導學一個字,歸納學法,再組織自學。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實物圖片,認讀“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與實物的形的聯(lián)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兩橫表示眼珠。告訴學生這種模擬實物的樣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讀一讀、記一記“目”。最后小結學法: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在掌握學法后自學其余生字。檢查自學情況可不拘于生字的順序,讓學生說說我會學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學生沒有說到的為難點,就重點指導。在學生說字時,教師要針對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子長著短尾巴,豎彎鉤上有一點;禾苗有穗兒,比“木”多一撇。隨“兔”的教學,認識“”(角字頭)。
鞏固生字除認讀外可采用圖片與生字連一連、貼一貼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給它們分分組,說說為什么這樣分,領著大家讀一讀。
2、寫字
結合“十、木、禾”的書寫,本課要認識“丨、丿、”三種筆畫,知道“
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兩條筆順規(guī)則。為此,可先用卡片認識筆畫并指導寫法。
豎,有懸針豎、垂露豎兩種。(豎的名稱不必講,或俗稱帶針尖的和不帶針尖的)豎從上到下要寫直。帶針尖的起筆要重,逐漸輕下去,收筆處為針尖狀;不帶針尖的起筆和收筆都要重些。
撇,從右上向左下,起筆時重,以后漸輕,收筆時較快,形成尖狀,注意把力送到筆尖。
捺,從左上向右下,起筆較輕,以后漸重,收筆前更重,稍頓后向右輕輕提起,形成尖狀,同時送力到筆尖。
本課的'三個字較前有難度,教師必須當堂示范,示范的同時讓學生跟著比劃,以記住筆順,感悟筆筆到位。三個字的寫法是:
十:橫寫在橫中線上,右面略高些,豎在豎中線上。橫筆左右兩面相等,豎筆在橫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長,帶針尖。
木:橫短豎長,不帶針尖。撇、捺起筆應相接于豎,左右對稱展開,收筆應高于豎的收筆。
禾:第一筆為平撇,應寫得平而短,在豎中線上。下部與“木”的寫法相同。
(三)實踐活動
課后“我會連”為擴展練習,其中的生字,學生不一定要掌握,目的是讓他們知道漢字中這類象形字還有不少,只要聯(lián)想實物的形狀,很容易記住。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去連一連,試著認一認,教師再檢查、 糾正,指點識字的方法。
配合本課教學還可以開展以下實踐活動:
1、在你認識的漢字中找一找:哪些字和它所表示的實物很相像。如:山、水、田、雨等,不拘于象形字,只要說得出相像即可。
2、猜字游戲。(不拘于學過的生字,自己認識也可。)
“木”加一筆是什么字?(禾、本)加兩筆呢?(米、機)
“口”加一筆是什么字?(中、日)加兩筆呢?(目、田、白、右)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3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這一教學設計注重發(fā)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自主學習。
(一)嘗試認字
出示生字“日、月、兔”,問問誰認識,是怎么會認的?(這三個字在前面課文中出現(xiàn)過,生活中也有接觸,利用學生生活積累認字,激發(fā)其成就感,以投入主動學習。)
(二)揭示課題,教“目”字
1、圖、字對照,認記“目”字。
2、以學“目”為例指導學習方法。
(三)學生自學其余的字
(四)交流自學情況
1、學生匯報認識了什么字,是怎樣記住的,教師相機提示容易忽略的地方。
2、介紹象形字的特點。舉“兔”為例,并認識“”。
3、再讀字、看圖,體會生字的象形特點。
(五)鞏固生字
1、用卡片比賽認讀。
2、選生字卡片放在實物圖下的括號里。
3、完成課后練習“我會連”。
(六)指導寫字
(七)擴展練習
找找還有哪些字是象形字。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懂故事內容,理解寓意:世上每件東西每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其本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寓意,體會借事述理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板書課題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枝吐出了新綠,花兒綻開了蘇醒的笑顏,世間充滿了勃勃的生機。有這么一條小路,它的一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讓踏上小路的人們滿懷欣喜地感受到這撲面而來的一路花香。
板書:一路花香
二、初讀課文,歸納內容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課文,想一想在這條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發(fā)生過一件什么事?
板書:完好的水罐 破損的水罐 挑水工
三、再讀課文,體會角色
這篇課文中有三個角色,再讀讀課文,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四人小組交流。
1)完好的水罐:總能把水滿滿地運到主人的家,很完美。
2)挑水工:聰明、善良,在破水罐經(jīng)過的地方撒下花種,利用破水罐滲出的水澆灌它們。
板書:聰明
3)破損的水罐:善良,能為他人著想,不但能裝半罐水,還能澆灌出美麗的鮮花。
四、學習第二、三段
1、同學們都看到了這三個角色的閃光點,可是破水罐卻對挑水工說:“你盡了自己的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逼扑蕖⑼旰玫乃抻X得自己回報挑水工了嗎?挑水工覺得他們回報自己了嗎?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然后討論一下。
1)完好的水罐: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
2)破損的水罐:慚愧、道歉、自卑,覺得沒有很好地回報挑水工。
3)挑水工:盡了全力。發(fā)現(xiàn)破水罐滲水的特點,巧妙利用,把缺點轉化成優(yōu)點,充分發(fā)揮了破水罐的作用,創(chuàng)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跡,得到了回報。
2、當破水罐明白了自己的價值、自己的作用,會對挑水工說些什么呢?
五、總結
今天破水罐、完好的水罐、挑水工一定給了同學們不少的啟發(fā),你能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或是收獲嗎?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不斷改善,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那我們的人生之路必定是一路花香。
第二課時
一、朗讀、復述課文。
二、交談文中的寓意。
三、指導生字書寫。
四、排演課本劇。
課后反思:
一課心香
請學生談到你喜歡哪個水罐時,課堂中的發(fā)言稍有停頓,但在想過之后,許多小手高高舉起,“我喜歡破水罐,他可以一物兩用,又可以挑水,又能澆灌一路的花兒!薄拔蚁矚g好的水罐,他總能把水全部運到主人家。多了不起!”“老師我想補充一下,我認為破水罐可以一物三用,除金瑞所說的外,他還給主人帶來了花香。”“兩個水罐我都喜歡,他們各有所長……”
提出你不懂的問題。一個小女生問:“老師,那到了冬天怎么辦?還能有‘一路花香’嗎?”想了很多答案,卻總是覺得不妥。有個小男孩兒喊了起來“印度靠近赤道!”是呀,靠近赤道,那兒沒有冬天!沒想到這個問題這么簡單,我再次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知識的遷移運用佩服起來!
那么,想到前面自己讀到這篇課文時的感悟,他們定有他們精彩的理解,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重復的獨特的見解,有認可、有挑戰(zhàn)、有天真、有思想,這就是真實的課堂!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閱讀,賞析“散文中三峽的神韻”。
2、借助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人們常用“亙古未變”來形容山川河流,現(xiàn)在,山川河流正在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峽這條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遠的消失了。三峽是靈異的、浪漫的、富有詩意的,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用心去認讀三峽、研究三峽。
二、播放三峽風光片
1、學生談從“風光片” 中獲得的信息。(風光片中的`三峽過于文靜、單薄)
2、學生補充自己收集的資料。
教師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們的心中存在兩種三峽:一個是自然的三峽,一個是文學作品中的三峽。那么,到底哪個更具魅力?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一,體會感悟作者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與人生境界,能對作者的思想進行簡單辨析,語文教案-《歸去來兮辭》。
二,朗讀并背誦全文,在朗讀與背誦中體悟作者情感,了解辭賦的特點。
三,弄懂并積累“來、胡、奚、而、以、諫、樽、觴、眄、審、容膝、策、矯、岫、盤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懷、聊、乘化”等字詞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讀--一字一詞讀,憑借注釋,讀準字音,了解詞義,弄懂上面提到的字詞,理會文義。
二讀--概括地讀,分清層次,理清各層次的大意。
三讀--細細品讀,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粗略辨析作者的思想。
四讀--表情朗讀,讀出抑揚、輕重、緩急。
五讀--熟讀成誦,瑯瑯上口。
(說明:詩歌、辭賦一定要強調讀,在讀中積詞會意、讀中感悟、讀中辨析、讀中融會貫通,文言詩歌、辭賦,尤要強調如此。)
一,精要了解作者和其性情
陶潛(365-427)東晉大詩人。一名淵明,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晉書》《宋書》均謂其系陶侃曾孫,后人亦有疑其說者。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因不能適應官場的世俗約束,決心去職歸隱。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薄皹诽彀裁钡认麡O思想者。另一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篇,寄寓抱負,頗多悲憤慷慨之音。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散文以《桃花園記》最有名,而辭賦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淵明集》。
注意幾點:
1,陶淵明青少年時,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濟于蒼生”的抱負和“騫翮思遠翥”的壯志,但由于東晉當時的士族門閥制度相當嚴酷,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難有通過做官來伸展志向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
2,他“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與子儼等疏》),“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厭倦官場世俗條框的束縛,所以總處在“一心處兩端”(出仕與歸隱)的情狀之中。他29歲開始入仕,從此13個年頭,時官時隱,達3次,做官時間總計不過四五年。這種矛盾的情狀一直貫穿一生。
3,本篇寫在作者辭官隱之前,不是像課本注釋中所說的寫在辭官歸隱之初。也就是說,本文是辭官歸隱前的想象之作,不是寫實之作,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歸去來兮辭》》。這是許多選本和鑒賞文章都弄錯了的。我們的課本也以訛傳訛,弄錯了。
二,通過序文,了解陶潛辭官歸隱的原因。
指出三點理由:
1,“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饑凍雖切,違已交病”,忍饑受凍固然嚴重,但是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那比交凍可能更難以忍受。
3,“程氏妹喪于武昌”,需要去奔喪。
其中第一條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愛丘山”,崇尚自然隨意,任性隨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場實在有違自我性情與志趣,所以才最終棄官歸隱。
三,理清層次。
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儼然抒發(fā)一口悶氣,頓覺自在坦蕩、輕松暢快。最后的反問,表明其志已決,不容持疑、猶豫。接下來,說明歸隱的原因。“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出來做官,既如此,那就沒有什么惆悵悲傷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輕松。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束,未來的順心的生活即將開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過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
先乘船,后上路,和風拂衣,小舟飄蕩,而心情的愉快也盡顯其中。這在閱讀時需要注意。“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晝夜兼程,歸心似箭。問征夫,暗自計程;恨熹微,嫌天亮太遲。這種急迫,在到家時完全變成孩子般的歡呼與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是一派狂喜之態(tài)!百灼蜌g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共同歡迎主人歸來!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舉家歡宴,主人開懷暢飲的情狀。其中“松菊猶存”有喻義,喻堅韌芬芳之節(jié)操仍在。接下來四句,“引壺觴”到“之易安”,寫飲酒自樂之景與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來由居室轉到庭園及高處、遠處,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時而環(huán)顧,時而遠望,白云行走,飛鳥投林,都攝入他的眼簾。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飛之鳥”,做官本是無心,官場確使他厭倦。寫撫“孤松”其實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堅貞之志。
這一段由路途寫到家門,由家門到居室,再由居室到庭院,甚至目光遠及。表面寫景,實際抒懷,營造了一個與官場截然相反的、曠達悠然、美妙和諧的境界。
該段可以分三層,跟韻有關系。開頭到“熹微”(押韻i/ui)為第一層。再到“盈樽”(押韻en/un)為第二層。再到本段結束“盤桓”(押韻an)為第三層。
第三段,想象定居下來后農(nóng)村生活的樂趣。
第一句與文章首句呼應。接著表示要與世想忘,謝絕交游--主要是與世俗官場的人謝絕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聽家人的知心話為快樂,以琴書為伴侶,囂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說是樂以忘憂了。接下來的描寫是一段頗帶詩意的描繪。春回大地,農(nóng)人告訴他將要從事春耕了。并且在農(nóng)事閑暇,乘興出游,“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弊⒁馑木湟獬薪,“或命巾車”后承“亦崎嶇而經(jīng)丘”,“或棹孤舟”后續(xù)“既窈窕以尋壑”。前者是陸路,后者是水路。“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實景,又是心景。
語文教案 篇10
設計理念: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就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本節(jié)課就是以習作為導向進行課文閱讀,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悟德國的風景與風俗特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優(yōu)美詞句,在讀中學習通過觀察加想象寫景體現(xiàn)民族風情的習作方法。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及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
2. 品評重點詞句,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學習作者通過觀察和想象寫景的寫作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并從中體會蘊涵的哲理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推敲中讀懂詞句,積累語言,從中體會蘊涵的哲理和情感,學習通過觀察和想象寫景體現(xiàn)民族風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wǎng)絡等)完成預習單;教師制作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抓“題眼”,引發(fā)思考。
1.出示季羨林照片,介紹作者并導入課題。
季羨林爺爺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他精通12國語言,同學們知道嗎?1935-1945年,季羨林爺爺在德國留學整整十年,德國人民獨特的民族風情,給他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當他再到德國時,感慨萬千,不禁寫下了這樣的名篇。一起讀!
生: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注意!誰的花?又是讓誰看的?請,再讀!
2.扣緊課題,引出主線。
(1)題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請你回憶回憶,當你第一次讀到這個題目,你的內心是怎樣的感覺?如果讓你用一個標點符號來表達當時的感覺,你會用什么符號?拿筆寫在課題的旁邊。(?)
(2)作者一開始也像你們一樣有疑問,但多年后卻發(fā)出了很大的感慨(板書“!”),請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讓你從這個句子中找出兩個關鍵詞,你會找哪兩個?(指名答并板書:奇麗、奇特)
過渡:這究竟是怎樣的奇麗景色,怎樣的奇特民族,能讓作者如此感慨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詞”,品讀“奇麗”。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用筆畫出關鍵的詞語,組內互相交流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到什么,并試著帶上感情讀一讀句子。
2.小組匯報(句子、關鍵詞、感悟、朗讀)。
課堂組織: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一寸金。
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學生匯報時相機板書)
(小組匯報后,相機引導學生認識生字“姹”“嫣”,并理解詞語,出示圖片,讓學生判斷哪個用“花團錦簇”,哪個用“姹紫嫣紅”,然后結合圖片把“花團錦簇”和 “姹紫嫣紅”說具體!盎▓F錦簇”體現(xiàn)花多、花茂盛、側重寫花的形態(tài),“姹紫嫣紅”體現(xiàn)花五顏六色、十分艷麗,側重寫花的色彩!皯硬幌尽钡 “暇”是指空閑,“不暇”就是“沒有空閑”,就是說:這里的花非常奇麗?戳俗筮呌窒肟从疫叄戳藰巧嫌窒肟礃窍,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引讀: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頭向上看,你總能看到——讀句子;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頭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讀句子; 走在德國的任何一條街道上,抬頭向上看,你都能看到——讀句子。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誰愿意把這么美的畫面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三、抓“文點”,訓練文筆。
過渡:如此美的畫面,作者是怎樣描寫出來的,誰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妙?
1.用不同的線劃出觀察與想象的部分,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答后教師總結:寫景,無非就是觀察加想象。板書“觀察、想象”)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2.遷移習作(學以致用)。
(1)試著用上“觀察加想象”的寫景方法,用一段話描繪一下你課前準備好的風景圖,時間5分鐘。寫好后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組匯報
課堂組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小結并過渡:觀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處風景寫得更具魅力,而這篇課文不同于一般寫風景的文章,作者這里的描寫不僅僅是為了把景色寫美,他更大的目的是——(通過描寫德國的奇麗風景,表現(xiàn)德國的奇特民族風情——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1.合作探究二。
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認真讀一讀,仔細想一想,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意見。(經(jīng)過思考的語言更精彩,注意組織好語言,把話說清楚,把體會說具體)
2.小組匯報(說句子,談體會,感情朗讀)。
課堂組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機出示句子
(1)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接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葉子)
B、如果你是作者,剛到德國,看到德國人這樣養(yǎng)花,你會有什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 就把你的這份驚奇讀出來吧。
C、是啊,他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 (創(chuàng)設情境)現(xiàn)在你們就是德國的`養(yǎng)花人,老師當記者,采訪采訪你們(注意,我要開始講德語咯)
—— 你好,你喜歡養(yǎng)花嗎?(老師這是中國式德語,呵呵)
——生答
—— 你好,你是怎樣養(yǎng)花的?
——生答
——你好,你們這樣辛苦養(yǎng)花,自己只看到枝枝葉葉,這不是白費功夫了嗎?
——生答 (預設:在家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嗯,我要采訪一下我親愛的房東太太,注意房東太太的表情哦)房東太太,你養(yǎng)花也是給別人看的吧?
——生答(正是這樣!)
你剛才為什么笑了?(理解“莞爾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預設:一是你發(fā)現(xiàn)了花是給別人看的,所以我發(fā)出了會心的笑、和藹的笑,二是我為自己的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樂地笑。)
(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理解“耐人尋味”,生活中有這樣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嗎?聯(lián)系生活舉例說明。)
師:是啊!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真正愛花的人不是把花養(yǎng)在屋子里孤芳自賞,而是要讓更多人欣賞它。這就像詩人說的,“我付出了一縷春風。收獲的卻是整個”——(春天)
3.小結:其實,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民族風情,不同的風景也許就蘊含著不一樣的特色。(你們從搜集到的異國美景圖中了解到什么樣的異國風情了呢?指名說說)
五、借“書庫”,拓展延伸。
1.師推薦閱讀異域風情叢書(要想了更多的異國風情,就去找找“異域風情叢書”吧)
“異域風情叢書”是一套集歷史、文化、地理于一體的旅游知識叢書。每一集以國家、地區(qū)或城市名稱為書名,詳盡介紹了當?shù)氐娘L光名勝、歷史背景、文化淵源,內容新穎獨特,信息豐富完整,文筆生動流暢,圖文并茂。
2.師推薦閱讀《留德十年》。
當一樣風景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傳統(tǒng)、一種風情,它就會變成一種永恒的美麗,永遠定格在你的心中。
課文最后,作者說“我做了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xiāng)的夢”。這夢里會有什么呢?今天學習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羨林先生的作品,(課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記載了作者在德國十年來的點滴,讀了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夠明白,他的夢境里究竟有什么。
3.學生推薦閱讀并說明推薦理由。(鼓勵學生推薦關于異域風情的書籍)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樂園教案06-08
【精選】語文教案09-18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24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1-2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12-09
語文指導教案11-08
[精選]語文教案10-15
語文教案【精選】07-25
(精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0